中国是一个蛋白质资源十分紧张的国家,蛋白质资源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每年大豆类产品进口量达3500万t以上,超过国内总产量的几倍,我国年进口鱼粉、大豆类产品耗费近千亿元人民币!而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世界第一菜籽生产、销售大国,年产菜籽(含进口)达1400万t,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强,并且随着生物柴油的开发,产量还有望进一步加大,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我国传统制油工艺主要重视出油率而忽视饼粕质量,使这一大宗蛋白质饲料资源在养殖业及饲料工业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菜籽饼粕常常只是做为一种低质蛋白原料,甚至做为肥料在使用,浪费很大。新型高效低毒菜籽粕的生产加工技术的研制成功和向社会产业化推广,将大大的提高菜籽粕的饲用价值,可以大大缓解豆粕、鱼粉等优质蛋白饲料资源的进口,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1 菜籽饼粕的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子 油菜籽含有37%~45%的油脂,约25%的蛋白质,4%~6%的硫代葡萄糖苷,以及其他成分。去油后的菜籽饼粕中约含35%~45%的蛋白质,粗纤维8.7%~21.0%,钙0.7%,有效磷0.4%。菜籽饼粕具有较好的营养特性,除赖氨酸外,有着较豆饼更好的氨基酸组成,具有丰富的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钙、磷是豆饼的3倍,硒是豆饼的8倍,有丰富的铁、锰、铜、锌。菜籽饼粕也是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具有比豆饼更丰富的胆碱、尼克酸、维生素B2、叶酸和维生素B1,但泛酸含量低。 但菜籽饼粕中也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菜籽饼粕的使用。首先,传统的菜籽饼粕含有较高的粗纤维,且粗纤维的含量是豆粕的2倍以上,而粗纤维和消化能成负相关,而且影响适口性。其次,传统的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占0.8%~2.0%。硫葡萄糖甙本身无毒,但其水解产物异硫氰酸脂(ITC)、口恶唑烷硫酮(OIT)、睛化物等具有毒性。此外,菜籽饼中还含有植酸、单宁、激素、芥子等毒物和抗营养因子,这些物质不仅使其适口性差,而且降低了矿物元素、含氮化合物和能量的利用率。 2 传统菜籽饼粕加工存在的问题 菜籽饼粕中纤维、硫代葡萄糖甙、植酸、单宁、芥子碱、皂素等毒物和抗营养成分的存在,限制了其在饲料及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致造成蛋白质资源的浪费。传统的菜籽饼粕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去除这些抗营养因子,并且由于加工不当(高温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破坏),人为的造成营养损失,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蛋白质损失率高,利用率差;产品中植酸含量高,硫甙及其降解物脱除不完全;产品色泽差等。 3 本项目的技术特点 针对传统菜籽饼粕生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传统的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分别在脱皮、冷榨、脱毒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取得了多项技术专利。 3.1 脱皮 油菜籽的种皮约占全籽的12~19%,皮中粗纤维高达30~34%,全籽中90%以上的植酸、色素、单宁及皂素等抗营养因子都存在于种皮中,因此,不脱皮而直接制油,除降低菜籽油的品质、加深毛油色泽,增加精炼困难外,还将影响菜籽粕的品质、外观及适口性。皮脱得好坏,对整个工艺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研制出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仁壳分离技术”,能够很好的的分离种皮,使菜籽脱皮率达到85~95%以上。 3.2 冷榨 我国目前传统的制油工艺采用轧胚和高温、高压加工方法,不仅使硫甙降解,也大大降低了营养价值,机榨饼中的赖氨酸减少48.1%,含硫氪基酸降低33.7%,且菜籽粕中未被降解的赖氨酸的回肠消化率为70%。本项目优化菜籽粕蒸炒预榨工艺,采用菜籽仁冷榨(膨化)技术和装置 设备,极大地降低了压榨温度、压力(时间),减少了蛋白质的变性破坏。冷榨技术作为适合脱皮菜籽加工的高新技术,不仅可生产出不需精练即可食用的天然、绿色菜籽油,避免了传统工艺中浸出溶剂的污染,而且经冷榨后的脱皮菜籽饼粕的有效氨基酸破坏程度极小;而膨化技术则可提高原料的渗透性和渗滤性,使饼粕残油率降低到1%以下,提高了出油率,使高效低毒菜籽粕达到一级饲料用低硫苷菜籽粕标准。 3.3 脱毒 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以及一些抗营养因子(如植酸、多酚类物质等)的存在,使菜籽饼粕的合理利用一直受到制约,所以从菜籽饼粕中提取蛋白质的过程,也是去除菜籽饼粕中有毒物质的过程。本项目采用了“脱溶饼粕化学脱毒方法及其 设备(200610076570.4)”的专利技术,在得到高品质毛油的同时,可以得到色浅、味淡、蛋白质含量高、硫甙含量低的菜籽饼粕。 3.4 实例 在日处理100t菜籽油厂的中试推广时,本项目产品粗蛋白质含量达41.8%,赖氨酸粪中消化率达80%,粗纤维含量降低到6.81%,粗灰分6.91%,噁唑烷硫酮(OZT)20mg/kg,异硫氰酸酯 (ITC)232~245mg/kg,腈176mg/kg,替代豆粕饲喂生长肥育猪能提高经济效益10%以上。
国内发酵棉菜茶棕粕使用量最多的产品——活力99生酵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