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鸡拼的是管理,不是看行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4:5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年前有位老前辈给我讲:将来肉养殖的效益将完全不依赖行情,而拼的是管理,管理中出效益,那么肉鸡养殖该如何管理呢?通过与同行沟通,大家都认为鸡场管理有个共同点——细心。那么如何做才叫细心,他的标准又是什么?

  首先是上鸡前,很多管理人员都不会亲自去做具体的事,但必须的检查工作我们是否做到了细致。如:冲棚是否有死角,水线料线是否处理干净,消毒时是否封闭了鸡棚等等细节,但关键是我们检查的标准是什么?是否与工人沟通让他们做到自己的标准?例如预温,有的鸡场要求鸡场温度显示35℃即可,有的鸡场要求人在棚内待半小时后用手背去感触网面、墙壁的温度,以比手背热为标准,两种标准显然后者会更准确,同时还要检查仪表的准确性。

  其次是上鸡后,肉鸡养殖的目的是创造更多利润价值,所以上鸡后就应该围绕时段的利润点来管理,如:料肉比、成活率、均体重、饲养周期、日常费用等。想要这一个个的利润点来实现肉鸡的最终效益,靠的就是精细化的管理来实现:

  一、开饮标准:

  1.进雏前0.5-1小时将3%的葡萄糖水打入水线。

  2.敲击水线管4-5次/栏,引导雏鸡饮水,尤其小苗更应如此。

  3.开饮不良的后果:雏鸡脱水,3-4天出现死亡高峰,并且食欲差,整体大小不均匀,最终影响平均体重。

  二、开食标准:

  上鸡前1-2小时将料打入料线或开食盘;前2天每2小时加一次料,现在很多地方采用高密度,同时开食开水养殖技术,养殖成果也很好。

  三、温度管理标准:

  鸡苗进棚前下调温度至28℃-30℃,尽量接近运输车内温度;把鸡放入育雏栏后,上升温度至34℃左右,然后随日龄增加每周降3℃左右,重点提一下:温度是通风基础,温度的调整要符合不同日龄鸡群的适应能力。

  四、湿度管理标准

  雏鸡最适宜的湿度是65%-70%,以后每周降5%,直至40%-45%为止,良好的湿度有助于预防雏鸡脱水,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五、通风管理标准

  1、0-3日龄自然通风换气。

  2、4日龄开始通风,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通风量,一般情况通风量只增不减,否则会直接影响采食量。

  3、夏季采用最大通风量,冬季采用最小通风量。

  (冬)均体重kg×0.0155m/秒÷风机排气功率的70%=确定风机数量及开关机时间

  (夏)均体重kg×0. 155m/秒÷风机排气功率的70%=确定风机数量及开关机时间

  4、通风时必须避免风直吹鸡体,避免贼风。

  六、饲养管理标准

  1、0-7日龄自由采食,最大限度增加周末体重。

  2、8日龄开始净槽,10-24日龄控料限饲(限饲是降低料肉比,提高成活率,降低药费的关键方法之一)实施计划添料。
3、24日龄后可以补偿性生长,每天快速加料。

  4、笼养鸡均料:加料后2小时和加料后1小时均料一次。

  七、引水管理标准

  1、饮水系统问题不隔夜,应立即处理。

  2、饮水乳头4天检查1次及时更换;水线每周冲泡一次;过滤杯每天冲洗。

  3、饮水乳头位置、水压、对饮水有直接影响。

  进鸡苗时,乳头与网面(垫料)8-250px;

  0-2日龄,鸡喙与乳头底呈30-45度角;水压125px;

  3-5日龄鸡喙与乳头底呈45-60度角;水压8-250px;

  7-43日龄鸡喙与乳头底呈60-80度角;水压8日龄后每天增加25px,至25日龄止;

  概括为:雏鸡与眼平,小鸡与头平,成鸡与冠平。

  八、日常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1、关注:温度、湿度、水线、水压、通风、外界天气变化……

  2、关注鸡群:鸡的行为、精神、粪便、食欲(摸嗉囊)……..

  3、数据记录:数据整理,其中定有养鸡的天地学问,定期称重。

  九、鸡场巡查

  扩群管理,关照管理等,所有管理都是人的管理,关键在于是否立即执行,是否执行到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 桂ICP备05007308号  

GMT+8, 2024-11-24 11:42 , Processed in 0.6171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