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泥鳅养殖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4 23: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池塘养成鳅
  1.池塘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设,面积一般为100-250平方米,池深0.7-1.0米,池塘可建成水泥地,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块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应夯实,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厘米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2.培水与放种 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厘米,并施入猪粪等有机肥培育水质,用量为每平方米20公斤-30公斤。待药性消失、池水转肥后即可投放鳅种,规格为3-4厘米的鳅种放养密度为50-60尾,有水流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3 .饲料管理 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需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饲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泥鳅在水温15摄氏度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20-30摄氏度是适温范围,25-27摄氏度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摄氏度或低于15摄氏度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饲。此外,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掌握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30摄氏度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深度;当发现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网箱养成鳅
  1.网箱设置 网箱可大可小,小面积以1-2平方米为宜,大面积以20-40平方米为宜,网目0. 5-1厘米,网高1.5米。网箱设置在湖、库边浅水或活水池塘内。箱底着泥,底层铺上20厘米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保持箱水深30-50厘米。
  2.鳅种放养 网箱鳅种放养量依据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3-4厘米的鳅种1000-2000尾。
  3.饲料管理 网箱养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等,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晨、中午、傍晚三次投喂。在日常管理上,要勤刷网衣,保持网箱水体交换,溶氧丰富,并  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经常检查网箱,如有漏洞立即补好。此外,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侵袭。
  稻田养成鳅
  1.稻田 凡泥质、弱碱性的稻田都可饲养泥鳅。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667平方米-2000平方米为宜。田埂要加固,进、出水口加设网栏,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2-3平方米、深60厘米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坑和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这既作稻田水浅或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2.放养 鳅种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放种前3天-4天在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0公斤/100平方米,培肥水质,然后每亩放3-4厘米的鳅种2-2.5万尾。
  3.饲养 鳅种放养后,投喂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及生活下脚料等,前期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8%,以后为5%左右,饲料投入在沟、坑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为每100平方米15千克。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在阴天喷洒。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因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并经常检查拦鱼设施,以防泥鳅逃跑。
  泥鳅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池塘、坑函、稻田中都能养殖。
  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泥鳅分批产卵。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1.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线,胸鳍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15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 20℃~30 ℃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两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600粒为宜。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ppm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在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 尾为宜,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 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 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过一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 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 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粉末状的配合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种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 桂ICP备05007308号  

GMT+8, 2024-11-27 00:53 , Processed in 0.4205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