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猪养殖户分享冬季养猪关键点控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5:5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冬季的特点:

  秋高气爽的天气逐步让位于寒冷多风的冬季,保温成为本季的重点工作。

  仔猪腹泻、低血糖、增重下降,母猪偏瘦、分娩率不高、呼吸道病、皮肤病、生长状况差等成该季主要关注对象。

  但冬季为一年养猪效益的黄金季节,事关全年效益!

  冬季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

  进入冬季后,寒冷天气造成问题逐步显现,气温突变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种猪舍:瘦母猪可能增多、皮肤病腿病增多,引发腹泻的病有可能发生,后备猪发情增加要求有计划配种。

  分娩舍:母猪瘦的可能增加,注意饲料浪费现象。仔猪死亡会增加,低血糖、拉稀、掉队猪多、增重慢是主要问题。

  保育舍:病猪增多、生长状况不佳,呼吸道病使死亡率上升,注意加料。

  育肥舍:猪群乱病猪增多,生长状况差,皮肤病严重,可能有神经症状及发绀猪出现,天气突变注意脱肛猪等的及时治疗。

  冬季天气寒冷多变,保温通风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一定做好猪舍保温通风工作。

  冬季养猪关键点控制建议:

  及时调整维护圈舍

  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做好环境调节与控制

  饲喂高能饲料

  调整饲喂方法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原则

  确实做好防疫工作

  缓解应激提升免疫力

  1. 及时调整维护圈舍

  冬季贼风侵入猪舍袭击猪体会引起猪只感冒和肺炎等疾病的发生,因此,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向阳之处,入冬前要遮好北、西、东三面的窗洞,及时检修屋顶及四壁的缝隙,猪舍的窗户和通风孔应距离地面1.0~1.5米以上,以保持舍温相对稳定。

  猪舍的门窗在入冬前可搭草帘遮盖或整个门窗用塑料布覆盖,以保暖御寒。在猪舍北墙外西北方向注意挡风,以防止西北风侵袭猪舍

 2. 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在冬季一般舍内养猪头数可比平时增加1/3~1/2,让猪互相以体温取暖,加之猪多散热多,就能提高舍温。

  猪舍进新猪应在天黑时进行,用酒或有气味的低浓度来苏儿喷 雾猪身后再进行合群,同时饲养员需要观察几小时,以防止猪打架。

  60公斤以上猪约占0.6平方米

  3. 做好环境调节与控制

  (1)温度:猪生长最快与饲料利用率最高的舍温,分别为20℃与24℃。 猪是恒温动物,体温一直保持在38.7℃~39.8℃之间,受外界气温影 响变化很小。

  a. 封闭式猪舍温度应在15-20度之间

  b. 大棚式的最少不能低于5度

  c. 猪的临界温度初生仔猪32℃~35℃,4~10kg仔猪29℃~24℃,断乳3~4周后的保育猪(育肥猪)25℃~15℃,成年猪下限临界温度 12℃。但下限临界温度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讲瘦肉型猪比脂肪型 猪高;瘦猪比肥猪高,同时,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下限临界温度对猪生产的影响 :

  哺乳期的仔猪,低于临界温度下限1℃时,则要提高代谢能2%~5%。

  同等采食量的2头断乳猪,在临界下限温度降低1℃的1头,每天生长率减少1g。断乳仔猪在寒冷环境中想取得和在最适宜温度下相似的生长率,每下降1℃,每日需增加额外饲料13g。

  生长育肥猪,从气温20℃开始,每下降1℃,每日增重减少15g。在临界温度25℃~15℃ 的下限温度下,每下降1℃,猪每kg体重每日就要增加3g饲料的代谢能来维持猪的正常体温,1头20kg重的猪要多耗料60g。

  学习怎样去识别冷应激猪:

  颤抖的猪挤成一团或者躺着的时候把腿放在身子下面,这肯定是一个不舒服的征兆。如果冷应激持续几天或者更长时间的话,这些猪就会逐渐消瘦,并且被毛粗乱。

  温度具体控制:

  27~30日龄断乳猪,断乳后1周,平均采食量低于维持代谢能的需要量,呈负能量水平,断乳仔猪维持体温主要靠背脂,因此,要求临界 温度提高到26℃~28℃,比4~5周龄哺乳仔猪提高5℃~3℃。

  至2周后,临界温度下限可降至24℃。一旦断乳仔猪已恢复正常采食,不发生腹泻,每周的下限临界温度可下降2℃~3℃,直至降到正常生长猪临界温度25℃~15℃。

  根据猪的代谢率夜间低于白天的生理现象,夜间比白天耗热量小, 夜间舍温低于下限临界温度4℃~9℃,并不会影响生长,为节约燃料, 可不加温。但若舍温波动达3℃~4℃,对断乳仔猪则容易导致腹泻, 为使其正常生长,仍要加强保温。

  风速对猪的失热率与生长率有重要影响,一般青年猪比老年猪敏感。 20kg猪单饲,风速每秒增加5cm,临界温度下限升高1℃;群饲,临界温度下限升高1℃,风速每秒为21cm。

  按占圈面积每平米1头,每圈放10~20头20~40kg的猪,可使临界温度下限降低2℃~3℃,补加热量可减少50%~70%。

  据试验,猪的饲养水平若提高1个维持量,可使临界温度下降4℃~5℃。

生猪养殖应关注“实感温度” :

  一般来说,人们大都关注“空气温度”对猪的影响,并常以舍内温度表来判断猪群是否处于适温区。

  实事上,在许多状况下,“空气温度”并不能真实反映该温度环境是否满足猪的生理需求。

  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有效温度”(又称实感温度或腹感温度)的概念,其是指猪只在其生活的圈栏内其体肤所实际感受到的温度。为直观起见,可以叫“实感温度”。

  仔猪喜伏卧,种猪、中大猪喜侧卧。猪只除了采食、饮水、排泄和一定的活动外,一天中70%以上的时间以躺卧休息为主。显然休息区温度环境,尤其是地坪温度环境就成为生猪首先需要调控的“温度环境”。

  据资料显示,和空气温度比较,在地坪潮湿状态下,冬春季猪只的实感温度下降9℃以上,夏季实感温度上升3℃以上。所以,实感温度更能反映猪只的真实感受,而非人站立在猪舍内的温度感受。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哺乳仔猪阶段,采用红外灯照射保温配合地坪保温措施(如地坪水暖保温、电热板保温、垫草保温等),要比单纯的红外灯照射保温效果好。

  据试验,哺乳仔猪采用水暖地坪保温技术,仔猪出生5天后可不再用红外灯,其保温箱内地板的水暖供温足以满足仔猪对实感温度的需求。该技术更可为断奶后的仔猪提供舒适的实感温度,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福利性的生活环境。与用电源供能加热空气的保温方式比较,节约能耗60%以上。

  在栏面干燥的环境下,实感温度的测定,推荐在猪卧下后超过其腹中部上方约5厘米处测得。

  关于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猪群的实感适温区温度,建议如下:公猪12℃-22℃,妊娠母猪15℃-23℃,哺乳母猪16℃-22℃;仔猪出生3天33℃-34℃,16-21天(断奶)29℃-30℃,断奶后5天29℃-31℃,断奶后16-25天23℃-25℃,46-100天(出栏)15℃-22℃。

  可见,仔猪尤其是初生仔猪和刚断奶仔猪需要较高的实感温度,而过高的实感温度(如夏季)将会对种猪、中大猪产生不利影响。

  (2)湿度:潮湿的空气导热性为干燥的空气的10倍,猪舍的湿度愈大,猪体散失的热就愈大,猪就愈感觉寒冷。

  a. 适宜湿度应在75%左右

  b. 湿度在85%—95%时,其它条件不变,增重降低5%左右

  c.湿度大对猪的影响

  体温过量散失,猪体感觉寒冷容易诱发皮肤病

  d. 如何降低湿度

  ①. 适当通风

  ②. 减少带猪消毒次数

  ③. 科学调教

  (3)通风换气:

  冬季为了保温,降低通风强度而导致舍内湿度过高,氧气高度不足,以及过多的有害气体的滞留,诱发猪的呼吸道疾病和其它疾病,通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

  猪舍的有害气体是由猪本身所产生的,为了改善空气的质量,除了增加新鲜空气的数量外首先要减少有害气体的含量。畜舍内由于受到高密度畜禽的呼吸、排泄物和生产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有害气体成分要比舍外空气成分复杂,数量也较大。这些有害气体主要为氨气、一氧化碳、硫化氢。

  氨气大多由含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草等)分解而来。家畜长期处于低浓度的氨中,对支原体 和其它传染病的抵抗力显著减弱。在氨的毒害作用下,炭疽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的感染过程显著加快。这些导致家畜体质变弱,对某些疾病产生敏感,采食量、日增重、生产力都显著下降。

  硫化氢主要氏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来。当畜禽采食富含蛋白质的饲料而消化不良时,可有肠道排出大量的硫化氢。硫化氢比重大,愈接近地面,浓度愈大。畜禽易发生肠胃病、心脏衰弱等且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消除畜舍中的有害气体:

  ①及时消除粪便;

  ②注意防潮保温;

  ③合理组织通风换气;

  ④采用过磷酸钙来降低舍内氨气,因为过磷酸钙能吸附氨,生成铵盐;

  ⑤在垫料中加入硫磺粉,使粪便的PH值低于7.0,减少氨气的产生;

  ⑥在地面撒一层活性炭、生石灰等有吸附性的材料,也可以不同程度的消除空气中的臭味;
  ⑦生物硫磺的应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⑧生物除臭法,在饲料中加入某些益生素(如保得益的应用),一降低粪便中的氨气。

  4. 饲喂高能饲料

  配方中提高能量饲料添加比例:冬季可采取提高能量水平、适当降低蛋白水平的办法,从而调整日粮配比。

  调整原料,多用玉米( DE3400~ 3500KC/kg)、油糠(DE3000KC/kg),少用麸皮( DE2200KC/kg),不用砻糠、秸杆类无价值原料。麸皮、稻糠可适量用于妊娠前期母猪日粮,其意义在于: a、增加纤维素; b、产生饱腹感(填充作用); c、降低配方成本。

  适当加油——脂肪( DE7500~8500KC/kg)。

  饲料中添加油脂可增加适口性,提高生长速度。

  日粮中添加2-3%油脂可提高猪增重12-15%

  每千克增重节约饲料8-10%

  优选品质:严格选择原料,确保低水、低杂无掺假、无霉烂变质原料进入配方。在原料存在霉变的情况下可以应用霉可脱等优质脱霉剂控制霉菌毒素的危害。

  5. 调整饲喂方法

  ★夜间增加饲喂一次日增重提高20%以上,华夏网缩短饲养期15-20天

  ★增加喂量:充分饲养,让猪吃饱。饥则寒、饱则暖、饥寒交迫病易感。

  6.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原则

  (1)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2)确实需要引种,应事先做好疫情调查,防止购入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外购时,应选择天气好时运输并注意途中保暖。种猪到场后,隔离饲养40天~2个月,并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性投药,让其产生适应本场微生物群的抗体,确定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3)并群时应坚持隔离制度

  7. 确实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加强免疫 :根据本场病原存在情况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疫苗的免疫注射。口蹄疫猪瘟(可选效果好的传代细胞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如中牧股份的既防高致病性蓝耳病又防传统型蓝耳病的蓝耳病活疫苗)、伪狂犬病(如应用国内较好的HB-98)、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疫苗的注射更为重要。

  加强消毒 :加强内部消毒,合理选择消毒药品,要落实到位。每周环境消毒1~2次,用2%~3%火碱溶液或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舍内用碘制剂、醛类等消毒药进行带猪消毒,配比的质量浓度要稍大于产品推荐用量,切不可对猪群造成负面影响;最好选择在中午10:30-15:00之间进行,消毒要彻底,不留死角。

  制定合理的,疫病防治措施

  要根据猪场外界环境的疫情形势、猪群的状况、场内易发病的流行趋势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呼吸道综合征、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条件性疾病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预防。

  通常添加泰妙菌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强力霉素、磺胺类、黄芪多糖等抗病菌药物和免疫增强剂。保育仔猪更要引起重视,药量要足,做够疗程,并且在起始前和结束时各加一周为好,可饮水或者拌料。

  定期驱虫,预防寄生虫性皮肤病的发生。

  8.缓解应激提升免疫力

  尽量避免导致猪群免疫抑制的应激因素:温度、环境、霉菌毒素、不恰当免疫等;

  饲料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抵御诸如PRRSV、PCVⅡ等病毒入侵的能力;

  通过抗病营养途径提升机体抵抗力。

  利用优乐舒等减少去势、断奶、转群、换料、疫苗注射等应激因素的负面影响。

  利用干爽剂减少仔猪出生时的温度应激。

  总结:保温和通风是所有工作的基础

  冬季是疫病多发季节,在提升猪群免疫力的基础上,要做好仔猪低血糖、猪瘟、传染性胃肠炎、口蹄疫、PRDC等病的防控。

  舍内空气质量较差,卫生和消毒工作要常抓不懈。

  天气寒冷,人员的培训与安全生产也应引起重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 桂ICP备05007308号  

GMT+8, 2024-5-4 04:03 , Processed in 0.5157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