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颡鱼暴头病致死率极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11:5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颡鱼又名黄嘎子、黄腊丁、黄骨鱼,近年来成为首屈一指的养殖新品。然而由于其养殖密度的增加和养殖环境的改变,病害也越来越多,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危害最大是一种被称之为“暴头病”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同时病程也较长,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主要症状
    1.外部症状:发病初期,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但外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鱼头顶部出现充血点,并不断扩大,最后在两眼之间的头颅形成似“马鞍”状的病灶,严重时头顶穿孔,头盖骨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因此养殖户常称为“暴头病”、“裂头病”、“红头病”等。病鱼临死前失去平衡,悬垂在水中,呈“吊水”状,受到刺激时,即做螺旋状快速翻转或不规则游动,继而发生死亡。
    2.内部症状:解剖病鱼,常见肌肉充血、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腹水,肠胃内无食物,肠道充血、发炎,胃腔内满气体和浅黄色水样液体。肝肿大有出血斑点,或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鳃丝淡白、失血。
    流行情况
    1.危害对象:该病在黄颡鱼整个养殖过程中都有发生,但对鱼苗培育和成鱼养殖的危害最大,有时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旋转,不久即死亡。尤其在鱼苗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可高达80%~90%。在成鱼养殖过程中,该病多呈散发性,少数也有急性暴发。
    2.流行季节:本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月~10月是其流行季节,6月~8月为其流行高峰期,流行水温为20℃~30℃,在25℃~28℃发病较严重。在高温季节暴发,病情蔓延快,当水温在25℃~30℃时会出现病鱼的大量死亡现象。
    致病病原
    自2000年黄颡鱼暴头病首次发生以来,国内很多学者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邓先余等(2008)报道流行于湖南一些区域的黄颡鱼“红头病”病原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徐进等(2009)报道流行于湖北荆州等地的黄颡鱼头顶溃疡病的病原为迟钝爱德华氏菌;耿毅等(2010)报道流行于四川眉山与新津两地的黄颡鱼“红头病”病原为爱德华氏菌。因此,引起黄颡鱼暴头病的病原为爱德华氏菌属的两种细菌。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在苗种阶段的黄颡鱼暴头病,通常会有车轮虫、斜管虫、半眉虫等纤毛虫类的并发感染,所以在进行诊断时一定要全面,不能漏诊。
    防治措施
    由于黄颡鱼爱德华氏菌病严重的危害性,在养殖生产中应贯彻健康养殖、合理用药的理念开展综合防治。
    1.选择健壮的苗种:黄颡鱼暴头病的病原很多都来源于亲鱼和种苗场水源。所以,选择种苗前要对种苗场的技术力量和场部亲鱼和种苗的发病情况做充分了解,选择优质种苗,把好种苗质量关。
    2.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黄颡鱼鱼苗鱼种放养前最好将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然后每亩用10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暴晒后再注入未受污染的江河之水。
    一般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排泄物和残饵等废物的积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质恶化和底质恶化,氨氮和亚硝酸盐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而黄颡鱼属于底栖鱼类,极易受到恶化的水质和底质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水质和底质的监测,定期进行调节和改良。
    3.加强饲养管理:把好饲料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每天的投喂量以八成饱为标准,尽量做到不留残饵,在必要时可减少投喂量甚至停食,以免过多的残饵造成水质污染。同时根据黄颡鱼的生长情况和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及其投饲量,做好“五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人)的投饲工作,确保黄颡鱼每天都能吃饱吃好,切记不能在投饲前将饲料倒入投料桶中暴晒。定期保健。在密集养殖的情况下,黄颡鱼的抗病力极易受各种不利因子的影响而降低,所以必须定期内服功能性添加剂来提高抵抗力,促进生长。每天坚持进行三次巡塘。仔细观察黄颡鱼的吃食和其它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池塘的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残渣剩饵,及时捞出病、死鱼,减少病原菌的传播,为黄颡鱼的健康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4.药物防治:预防,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养殖水体的定期消毒和药物饲料的定期投喂,以减少水体中病原菌的数量和增强黄颡鱼抗病能力。水体消毒药物要选用高效的温和性消毒剂,如菌毒消(复合碘溶液)、沐菌消(20%戊二醛溶液)等。药物饲料中添加的药物应以中草药和维生素为主,尽量避免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的添加,以免为后续的治疗增加难度。有寄生虫感染时的治疗,第一步:停食,杀虫。对于5厘米以下苗种,每亩用1包克孢素+1包三黄克菌素 (500克)用开水浸泡本品3小时~5小时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次。对于5厘米以上苗种,每2亩用虫菌消1瓶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次。第二步:内服抗菌药物。本病主要为神经系统的感染,因此必须选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进行内服,而且用药疗程必须延长。
    方案1:每千克鱼每天用0.2克~0.4克达克菌(恩诺沙星粉)+0.15克应激宁Ⅲ型(多种中草药提取物及维生素),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10天为1个疗程,病情严重时,停药2天,再单独投喂应激宁Ⅲ型药饵1个疗程。
    方案2:每千克鱼每天用0.1克~0.2克倍达克菌+0.15克应激宁Ⅲ型,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10天为1个疗程,病情严重时,停药2天,再单独投喂应激宁Ⅲ型药饵1个疗程。无寄生虫感染出现大量死亡时的治疗,外用药物及使用方法:菌毒消溶液全池泼洒,使水体中浓度达到0.1毫升/立方米~0.3毫升/立方米,即每667立方米用药66毫升~200毫升;或采用沐菌消溶液全池遍洒,使水体中浓度达到0.2克/立方米,即每667立方米用药133克; 内服药物及使用方法同寄生虫感染。无寄生虫感染,出现零星死亡时的治疗,外用药物及使用方法:洁水灵全池抛撒,使水体中浓度达到0.25克/立方米~0.40克/立方米,即每667立方米用药166克~250克;或采用底毒消全池抛撒,使水体中浓度达到0.25克/立方米~0.40克/立方米,即每667立方米用药166克~250克;内服药物及使用方法:每千克鱼每天用0.25克三黄克菌素+0.15克应激宁Ⅲ型+0.1克鱼用多维,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10天为1个疗程。每千克鱼每天用0.1克菌素+0.15克应激宁Ⅲ型+0.1克鱼用多维,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10天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若病情严重,一定要选择对鱼体刺激性较小的碘制剂、戊二醛制剂进行消毒。开始治疗的1天~3天内,死亡量可能会出现进一步增加,属正常现象。池鱼基本停止死亡,须抽样检查2尾~4尾鱼,解剖,检查肝、胆、肾症状,若减轻,可继续投喂三黄克菌素、克菌素等中草药。

淘宝店铺(广西助农动保养殖原料超市),欢迎惠顾!专业供应消毒杀菌类,调水改底解毒类,杀虫类,中草药类,免疫增强促生长抗应激类,肥水培藻培轮虫类,清塘药,杀蓝绿藻,杀青苔,杀蚌杀螺,杀龙虾药,水质分析测试类。超浓缩EM菌,光合细菌,芽苞杆菌,酵母菌粉等,苏丹草高丹草籽,店铺链接地址: http://gxzn999.tao bao.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 桂ICP备05007308号  

GMT+8, 2025-10-15 13:44 , Processed in 0.49908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