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回族老板余想林以宰牛和卖牛肉为生,只能搭建容下十多头牛的简易牛棚;3年后,他投资160万元办起生态养牛场,养殖规模百余头,实现了养殖、屠宰和牛肉销售一条龙。 近日,记者来到郭河镇大发村魏家湾回民聚居小区,新建的想林生态养牛场占地3000多平方米,牛棚封闭敞亮,两头安装了空调和换气扇,人在里面基本闻不到异味。 谈起近年来生意上的大突破,余想林说,制胜的法宝只有一件:不卖注水肉,不随便涨价,诚信经营才能打响品牌。 余想林是土生土长的仙桃人,家里世代以宰牛为生。10多年前,我市加强猪牛集中屠宰及肉类市场的管理,规定上市出售的牛肉,必须持证到屠宰场集中宰杀,余想林的生牛宰杀和贩售生意岌岌可危。 余想林为此奔走多个政府部门。后来,考虑到回民独特的生活习惯,市政府下达了专门的批文——允许按回民的习俗宰牛和销售牛肉,由食药局对销售点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一次销售不合格牛肉的行为,即取消资格。 这样一次“法外容情”,让余想林格外重视牛肉生产质量。魏家湾清真寺的阿訇高峰荣是余想林屠宰场里常常光临的嘉宾。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回民宰牛要请宗教领袖阿訇扎下第一刀,鉴定生牛健康与否,并监督放完牛血,以确保牛肉新鲜健康。 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余想林给自家的牛肉划定了价格区间,保证了牛肉价格稳定。2009年,余想林在市工商局注册了“想林牛肉”,在仙桃城区和郭河镇都设立了销售点。平常,“想林牛肉”比市面价格要每斤贵上5元钱,过年过节却要更便宜。去年春节前夕,其他牛肉涨价到60元每斤时,“想林牛肉”仍旧40元一斤。 多年诚信经营,“想林牛肉”逐渐打响了品牌,成为城区众多酒店和西餐厅的供货商。天怡酒店和花源酒店就是“想林牛肉”的老客户,采购部经理周德华说,双方的合作已有十多年,“想林牛肉”在业内有很好的口碑。 近年来,我市开展血防综合治理,淘汰耕牛,余想林能收购到的生牛越来越少,为确保货源,他决定自办规模养牛场。市畜牧局在了解情况后,组织余想林先后前往沙洋、甘肃等地考察牛舍建设和养牛技术等情况。郭河镇也积极协调牛场用地,并向上申请牛舍建设和草料补贴。今年年初,一个适应仙桃本地自然条件的现代化牛舍搭建起来。 余想林专门建设了沼气池,将牛粪收集起来制成沼气供牛场周围的十几户村民使用。他说,牛场全部投产后,每年的纯利润最少能达到百万元。到时,他要做两件事:一是将生牛喂养、屠宰的全程在网上直播,进一步打响“想林牛肉”品牌;二是建一个百亩菜园,用沼液种菜,进一步向循环农业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