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
猪痢疾(Swine dysentery)是由致病性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引起猪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又称血痢。主要临诊症状为严重的黏液性和黏液性出血性下痢,急性型以出血性下痢为主,亚急性和慢性以黏液性腹泻为主。剖检病理特征为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本病在世界上许多养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的报道,我国于1978年10月由美国进口的种猪首次发现本病,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经系列试验确诊为猪痢疾。其后在我国疫情扩大、蔓延,现已有20多个省、市发生本病,已是普遍存在的常见传染病之一,由于猪只死亡、生长率降低、饲料报酬率低、药物及防疫费用增加等,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
病 原 |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Serpulina hyodysenteriae),属于蛇形螺旋体属(Serpulina)成员,存在于病猪的病变肠段黏膜、肠内容物及排出的粪便中。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革兰氏染色阴性,苯胺染料或姬姆萨染色液着色良好,组织切片以镀银染色为好,可见两端尖锐、形如双雁翼状,菌体长6~8µm,宽0.32~0.38µm,有4~6个弯曲,新鲜病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活泼的以长轴为中心旋转运动,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壁与外膜之间有7~9条轴丝,轴丝在靠近细胞中部发生重叠,具有运动性和溶血性,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其活泼的蛇样运动。
本菌为严格的厌氧菌,对培养条件要求较严格,一般不做培养。如培养时,常用酪蛋白胰酶消化大豆鲜血琼脂或酪蛋白胰酶大豆汤、含牛血清白蛋白和胆固醇的无血清培养基,在一个大气压80%H2(或无氧N2)、20%C02以钯为催化剂的厌氧罐内,37~42℃培养6天,在鲜血琼脂上,可见明显的β溶血。在溶血带的边缘,有云雾状薄层生长物或针尖状透明菌落。蛇形螺旋体只能分解少数几种糖,如葡萄糖、果糖、乳糖,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疏化氢,不液化明胶,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阴性。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对结肠、盲肠的致病性不依赖于其他微生物,但肠内固有的厌氧微生物则是本菌定居的必要条件和导致病变严重。所以,用本菌口服感染无菌猪时,不发生症状和病变。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含有两种抗原成分,一种为蛋白质抗原,多种特异性抗原,可与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的抗体发生沉淀反应,而不与其他动物蛇形螺旋体抗体发生反应;另一种为脂多糖抗原,是型特异性抗原,可用琼脂扩散试验将本菌分为4个血清型。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密闭猪舍粪尿沟中可存活30天,土壤中4℃时能存活102天,粪便中5℃时存活61天,25℃时存活7天,37℃时很快死亡。对阳光照射、加热和干燥敏感。兽医实践中常用的消毒药和常用浓度,如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煤酚皂等可迅速将其杀死。
|
流行病学 |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猪带菌率高,带菌时间可长达数月,经常随着粪便排出大量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猪圈、饲槽、用具、周围环境、运输工具及母猪躯体(包括奶头),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吃入污染的饲料、饮水感染,仔猪出生后通过消化道感染,在断奶前后发病。 在自然情况下,只引起猪发病。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2~3月龄幼猪发生最多。小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比大猪高。一般发病率70%~80%,病死率30%~60%。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初期呈最急性和急性,病死率高,其后多呈亚急性和慢性,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运输、寒冷、过热等应激冒素,可促进本病发生并加重病情。本病流行过程时间长,猪群可反复发病,在较大的猪场,常可达几个月。
本病多因引进带菌的种猪引起发病,国内已有不少随种猪的流动而散播发病的事例。有的也可通过传播媒介间接引起。据近些年报告,犬、燕八哥经口感染后,犬13天、燕八哥8天可从粪便中排出菌体。小鼠带菌为100多天,大鼠带菌2天,苍蝇至少带菌8h。从猪舍中的老鼠、家犬、蝇分离到蛇形螺旋体,这些动物的媒介传播作用不可忽视。
|
临床症状 |
本病潜伏期为3天至2个月以上,自然感染多数为1~2周。猪群暴发本病时,起初多呈急性,后逐渐缓和,转为亚急性和慢性。在新暴发本病时,常有最急性病例突然死亡,看不到腹泻等明显症状。
急性 急性病例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程度不同的腹泻。一般是先拉软粪,渐变为黄色稀粪,内混黏液或带血。病情严重时所排粪便呈红色糊状,内有大量黏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有的拉灰色、褐色甚至绿色糊状粪,有时带有很多小气泡,并混有黏液及纤维素性坏死伪膜。病猪精神不振,厌食及喜饮水,弓背,脱水,行走摇摆,腹部卷缩,腹痛,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乱、无光泽,迅速消瘦,后期排粪失禁。肛门周围及尾根被粪便沾污,起立无力,极度衰弱,最后死亡。大部分病猪体温正常,40~40.5℃,但不超过41℃。
亚急性和慢性 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病状较轻,下痢,粪中含较多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血液较少;病期较长,进行性消瘦,生长停滞,发育不良。部分病例可自然康复,但在一定时间内可复发,甚至发生死亡。从拉稀粪开始至死亡,约经7~10天。少数病猪经治疗不见好转,病程可达15天以上。
|
病理变化 |
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结肠、盲肠)。急性病猪为大肠黏液性和出血性炎症,肠管松弛,肠壁水肿而增厚,肠黏膜肿胀、充血和出血,肠腔内充满红色、暗红色或浓茶色的黏液和血液;病程稍长的病例,主要为坏死性大肠炎,黏膜上有点状、片状或弥漫性坏死,坏死常限于黏膜表面,与渗出的纤维素构成豆腐渣样的伪膜,剥去伪膜后露出浅表糜烂面;肠内混有多量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他脏器常无明显变化。
组织学变化主要是大肠黏膜的炎性反应,病理反应局限于黏膜层,其他各层基本上保持完整;早期由于血管充血、体液和白细胞外渗,使黏膜上皮与固有层分离,血管外露并发生坏死灶,微血管周围有多量白细胞浸润;病变进一步发展,肠黏膜表层发生坏死,黏膜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上覆黏液、纤维素、脱落的上皮细胞、炎性细胞构成的广泛坏死假膜。肠腺上皮细胞变性、萎缩和坏死,在黏膜表层及腺窝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猪痢疾蛇形螺旋体。
|
诊断鉴别 |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1.发病特点 在自然情况下只有猪发病,各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主要侵害2~3月龄的仔猪;小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大猪高;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由于带菌猪的存在,经常通过猪群调动和买卖猪将病传开。带菌猪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下常不发病,当有降低猪体抵抗力的不利因素,如饲料不足、缺乏维生素和有应激因素存在时,便可促进引起发病。
2.临诊上体温正常,以血性下痢为主要症状 病猪经用药物治疗后,大部分病猪病状减轻或逐渐消失,但停止用药后,隔3~4周又可重复出现,在一栋猪舍中连绵不断发生。
3.剖检 急性病例为大肠黏液性和出血性炎症;慢性病例为坏死性大肠炎。其他脏器常无明显变化。
4.病原学诊断
(1)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制成涂片,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染色液染色、镜检,高倍镜下每个视野见3个以上具有3~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或将病料制成悬滴或压滴标本用暗视野检查,亦可见到每视野3~5条蛇形螺旋体,即可初步确诊此病。
(2)分离培养 常用棉拭子采集结肠黏液或粪便样品,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厌氧培养。常用培养基为酪蛋白胰酶消化大豆琼脂,可在其中加入5%~10%马血液或牛血液,以及壮观霉素400µg/mL,或多黏菌素200µg/mL,培养温度为38~42℃,每隔两天检查一次,当培养基上出现无菌落p溶血区时,即表明可能有本菌生长,应继代分离培养、镜检,一般传2~4代即可分纯,并做生化试验。
(3)动物试验 用分纯的菌株或结肠病料,胃管投服10~12周龄的健康幼猪,若50%的感染猪发病,表明该菌株有致病性。也可用分纯菌株对10~12周龄健康猪或1.5~2kg健康家兔做结肠(家兔回肠)结扎试验,接种菌液后,经48~72h扑杀,检查各肠段,可见肠腔内渗出液增多,内含黏液、纤维素、血液,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抹片镜检有多量蛇形螺旋体,则可确定为致病性菌株,非致病性菌株接种肠段或注入生理盐水的对照肠段则无上述变化。
5.血清学诊断 有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以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好,可作为综合判断的一项指标。
6.鉴别诊断 注意与猪增生性肠炎、仔猪副伤寒、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病的区别诊断。 |
猪痢疾诊断要点
猪痢疾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猪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主要症状为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本病可使病猪死亡,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
一般是先拉软粪,渐变为黄色稀粪,内混黏液或带血。病情严重时所排粪便呈红色糊状,内有大量黏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有的拉灰色、褐色甚至绿色糊状粪,有时带有很多小气泡,并混有黏液及纤维素性坏死伪膜。病猪精神不振,厌食及喜饮水,弓背,脱水,行走摇摆,腹部卷缩,腹痛,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乱、无光泽,迅速消瘦,后期排粪失禁。肛门周围及尾根被粪便沾污,起立无力,极度衰弱,最后死亡。大部分病猪体温正常,40~40.5℃,但不超过41℃。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限于大肠、肠壁充血、出血及水肿,滤泡增大为白色颗粒。肠内容物稀薄,开带血液及组织碎片。粘膜可见纤维素沉着及坏死。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
【治疗方案】
方案一:用止痢一针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注射0.2ml,每天一次连用3天,同时用痢疾速治散拌料,每500公斤体重用一包(每包50克),同时用口服补液盐混饮,每包加清水10公斤,供猪自由饮用,以防脱水死亡。 方案二:用泻痢停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ml,另一侧肌注痢菌净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 ml,同时用口服补液盐每包加水10公斤,供猪自由饮用,以防脱水死亡。 【饲养与治疗建议】该病治后易复发,须坚持疗程和改善饲养管理相结合,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以上用药方案是我们经过临床实践后积累下来的良好经验,用作保健预防和治疗一直以来都得到了众多新老养殖用户的肯定。(本诊疗方案为本公司团队力量实践总结,请同行不要效仿)
治疗使用成本计算
使用方案一做治疗,按100斤体重的猪计算,一天成本约为3元,连用三天成本为9元;使用方案二做治疗,按100斤体重的猪计算,一天成本约2.8元,连用3天即可治愈成本约为8.4元。
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广西首家通过兽药GSP和兽用生物制品GSP的企业,目前公司四十多人中有经验丰富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33人,公司不仅是广西最大的兽药、生物制品、动物养殖器械与设备销售企业之一,还是广西最大的动物诊疗服务公司,拥有先进的解剖室、无菌室、动物诊疗出诊车等设备设施,两个养殖示范农场,提供全方位的动物饲养中各种养殖场建造方案、饲料配制方案、动物免疫与防疫方案、动物治疗方案,公司办公诊疗现场、兽医与技术员应邀上门服务、网站在线服务、技术QQ、电子邮箱等多种形式为您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公司诊疗与产品销售地址:广西南宁市安吉路35号A栋24、25、26号邮政编码:530001
养殖农场地址:南宁市三塘镇红灯村(九曲湾温泉门口右转1.5公里)
联系咨询电话:0771-2204816,3815852,3815862,2308519,3123310(兼传真)3800156
在线服务QQ:597579242,诊疗技术服务QQ群:68290109、48481199,47430099
电子信箱咨询:znfwb@163.com,ja72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