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虾精养健康养成技术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4:39: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了有效地防治对虾病害的发生,农业部渔业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向全国养虾地区推广了对虾精养健康养成技术。对虾精养健康养成技术主要有采取实施健康养殖管理;选用健康虾苗;进行有限量水交换;使用增氧机、水质保护剂、有益细菌;培育和控制养殖池单胞藻,改善和保持水环境要素的相对稳定等技术措施,隔绝病源的传入,为养殖对虾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对虾抗病能力,达到防病的目的。下面将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养虾池要求 1.最好建在高潮线1m以上; 2.海水盐度一般不高于35‰,最低不低于1‰,适宜范围10‰-30‰。pH值在7.8-8.6; 3.养虾池面积5-10亩,最好是建成圆形或方形池,以利池水的旋转流动。池深2.5-3m,水深2m以上。 4.按总养殖水体容量1/3配备蓄水池; 5.进、排水渠道独立设置,进、排水口尽量远离; 6.按每千瓦负荷1-2亩养殖池置水车式或叶轮式增氧机。

  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将池底污泥、杂物全部清除。然后翻耕曝晒,反复冲洗。 2.消毒除害。使用生石灰、深白粉、茶子饼、茶皂素等,对养虾池、蓄水池及所有沟渠进行消毒,清除病原菌、病毒及其它有害生物。 3.纳水及培养基础饵料。清池后,即可纳水并培养基础饵料。新池施发酵后的鸡粪,老池施用化肥,进行单细胞藻类、有益细菌及小型底栖生物的培养。

  三、虾苗的选择 购买虾苗要选择那些严格按照我国对虾育苗操作规范培育出来的、不带病毒的健康虾苗。肉眼观察:虾苗群体发育整齐,肌肉饱满透明,附肢中色素正常,胃肠充满食物,游动活泼、逆游能力强,无外部寄生物及附着污物。 虾苗个体:中国对虾体长1cm以上、斑节对虾为P15-20的虾苗(15-20天仔虾)。

  四、养成池放苗 要求水深10n以上,水质肥沃。水温中国对虾14℃以上,斑节对虾22℃以上。盐度32‰以下。pH值在7.8-8.6。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 放苗密度:每亩放全长1cm中国对虾苗或P15-20的斑节对虾苗4-5万尾;或体长2.5-3cm的哲养虾苗3-3.5万尾。

  五、养殖管理

 (一)日常检测 养虾工人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巡池一次,仔细观察虾池环境变化、水色、对虾活动等情况,并做好记录。注意发现有没有死虾。

 (二)水环境管理 1.保持水位及换水。养殖前期及中期一般不需换水,只需每日向池中添加3-5cm水,直到水位达2m。养殖中后期,日换水量控制在5-10cm,并同时加入沸石粉,每亩用量20kg。 2.使用增氧机。增氧机的开机时间根据溶氧需要,一般要求保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以上。 3.调节好水质。使用沸石粉、过氧化钙等水质保护剂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好水质。维持池中单细胞藻数量。水色以绿藻、硅藻、金黄藻为优势的藻相形成的绿色、绿黄色或褐绿色。透明度在30cm左右。 4.适当使用消毒剂。当对虾体长到5-6cm,特别是水温较高的7、8月份,每隔7-10天施用一次漂白粉(0.5-1.0mg/L用以抑制细菌、纤毛虫等病原微生物。 5.暴雨天气采取的措施。暴雨天气,易造成海、淡水分层,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造成缺氧、氨氮增高,总碱度下降等,引发对虾发病、死亡。因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暴雨前,做好表层排淡水准备,施用沸石粉及石灰石粉等;暴雨后,开动增氧机,预防水分层。

(三)饲料投喂 1.使用优质饲料。在整个养殖阶段,为保证对虾的营养需求,须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同时培养和利用好池内天然繁殖的生物饵料,如单细胞藻类、小型底栖动物、菌藻胶团等。也可适量使用不带病毒的活蓝蛤及盐池活卤虫等。 2. 投喂方法。放苗第一个月日投喂4次,以后可增加到6次,从早6点至晚22点。饲料系数一般控制在1.5。



广西动保养殖原料超市为您大量提供饲料添加剂原料;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镁、硫酸锰、硫酸亚铁、磷酸氢钙、生物素、磷酸二氢钙、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赖氨酸、蛋氨酸、明矾、元明粉、佳美香、甜味素、氯化钴、柠檬黄、小苏打、麦饭石、氯化胆碱、阿散酸、蛋白乳清粉、甜菜碱、应激灵、食用葡萄糖、二氢吡啶、二羟吡啶、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C、糖化酶、苏氨酸、多氨酸、氨基酸营养粉、硫酸钴、碘酸钙、亚硒酸钠、烟酸、叶酸、杆菌肽锌、贝壳粉、骨粉、肉骨粉、羽毛粉、脂肪粉、沸石粉、碳酸钙、粘杆菌素预混剂、土霉素碱、膨润土、大蒜素、电解多维、益生素、饲料发酵剂、多维。
联系电话:0771-6763639 6763620  手机:18877150570
产品购买:欢迎访问广西动保养殖原料超市淘宝批发、直销店 http://gxzn999.taobao.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 桂ICP备05007308号  

GMT+8, 2024-11-30 11:00 , Processed in 0.4849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