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网箱仿野生生态养殖杂交鲶技术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水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以鲜活程度及营养结构为衡量标准,而是以无公害、绿色、生态水产品为主要选择对象。针对这种需求,岩滩水库部分库区移民养殖者充分利用库区水面宽阔、水流平缓、野杂鱼类多的优势,用网箱仿野生生态养殖杂交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一、库区条件和水域选择
(一)库区条件
岩滩水库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2-21.7℃,年平均水温22℃,库湾水速0.05-0.1m/s, 水透明度为0.35m-0.4m;溶解氧7.94-8.00mg/L,PH值7-8.2,呈弱碱性,水质符合GB11607标准。
(二)网箱设置水域的选择
设置在库湾(汊)中,选择环境安静、背风向阳、水体交换条件好,水深适宜,水流比较平缓,底部相对平坦,有机腐泥不应过厚,最好是沙泥底质地方设置网箱。
二、网箱结构与设置
(一)网箱结构与规格
采用聚乙烯合股线结节网片,网箱规格长5m×宽8m×高6m,网目6-8㎝,是双层带盖的六面体网箱,网箱四周及网箱盖应吊离水面0.3-0.5m,箱盖上设置遮阳网,网箱框架由尾径112.5px以上的毛竹构成,将网箱固定在框架上使箱体张开成形,浮子用泡沫塑料制成,用石头或水泥块做沉子,每个网箱内均设有一个以圆形竹编簸箕作为投饲台。
(二)网箱的设置和分布
网箱排列成“品”字型或“非”字型,用缆绳将网箱固定在岸边的树桩或大石头上。在网箱边用6个泡沫塑料浮子和竹桩、木桩搭建一个棚房,用于看守、存放渔具、制作鲜活鱼糜饲料的地方。
三、鱼种放养
网箱下水前应仔细检查破洞、开缝,旧网箱要浸泡在漂白粉溶液或生石灰水,然后阳光曝晒进行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为避免擦伤鱼种表皮,鱼种入箱前5天提前将网箱安装好,放入养殖水域使网衣经浸泡柔软和附生藻后放可投放鱼种。鱼种放养季节为每年水温较低的秋冬季,300px长的鱼种初始投放密度为500尾/箱,过后随着养殖生产周期增加而逐次分箱。
四、饲养管理
(一)饲料投喂
杂交鲶是肉食性鱼类,因为是仿野生生态养殖,因此投喂过程主要是水库中自然生长的野杂鱼类,如餐条,马口、兰刀、虾类等,也可投喂菜饼、麸皮、豆渣等植物性饲料。鱼种刚入网箱时,可以把捕自水库中的野杂鱼用打桨机打成碎肉浆,投放饲料台由杂交鲶自行食用。鱼种阶段每天投喂3-4次,早上7点、10点、下午2点、5点钟各一次。随着杂交鲶逐渐长大,可以将野杂鱼用菜刀剁成块状投喂,投喂次数每天3次,早上9点,中午2点,下午5点各一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10%之间,以下次投喂时投饲台鱼浆略有剩余为准,必须经常观察杂交鲶的吃食生长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来调整投饵量,以确保杂交鲶吃好吃饱。
(二)及时筛选分箱饲养
杂交鲶有因个体差异而互相残杀的习性,为确保养殖的成活率,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对其进行筛选分箱饲养,鱼种阶段每隔10天筛选一次,成鱼阶段隔15天筛选一次,把规格一样的放入同一个网箱饲养。
(三)日常管理
网箱养鱼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围绕防病、防逃、防敌害工作而进行。要经常巡箱,观察鱼的吃食、活动情况,发现鱼病及时治疗。经常刷洗网箱,以防藻类青苔堵塞网眼。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如有应该立即修复。经常清洗消毒饮料台,及时清除残饵。
五、病害防治
大水面生态网箱养殖,病害较少,很少用药。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却需要以预防为主,在筛选、分箱、运输等生产环节过程中,应细心操作,动作轻快,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鱼种入箱前、对网箱进行操作后应该把鱼放入3%食盐水中浸泡消毒。发现病鱼死鱼应及时捞出并埋入土中。
六、经济效益
采用水库网箱仿野生生态养殖的杂交鲶,按上述密度放养和饲养管理措施,养殖周期300天,成活率可达60%,每箱可产杂交鲶225-300公斤,平均单产0.9-1.2公斤/立方米,出箱平均规格在1.5公斤/尾左右。按批发价计算,养殖户每箱可获得6000元,扣除鱼种、网箱、人工费等费用,每箱利润2000元。
七、小结
(一)养殖结果表明,水库网箱仿野生生态养殖杂交鲶是可行的,其养殖技术简单,管理容易,实用性强,很适合库区大水面养殖,对于提高库区移民家庭渔业收入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二)由于杂交鲶是一种无鳞鱼类,且有因个体差异而互相残杀的习性,其体表易受到损伤而导致感染鱼病,因此投放的杂交鲶鱼种体质应该健壮无伤,规格整齐,操作过程应该尽量小心、动作要轻快,以避免鱼体受伤。
(三)水库中自然生长的野杂鱼类,如餐条,马口、兰刀、虾类等小型低值野杂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这些小型低值野杂鱼是杂交鲶很好的饲料。通过放养杂交鲶,可使水库中的小型低值野杂鱼类转化为高价值的杂交鲶鱼,提高养殖效益。(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荣仕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