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叫“都市农夫”的网友自己摸索、整理出来的无机肥配光合细菌低成本肥水方案,特转过来让大家看看,随后方案的原创者也会上论坛和大家交流。 在写这篇文章的开始,我想首先提个问题给大家,什么叫肥水?什么是真正的肥水?我想这绝对是个老生常谈话题,大凡是对养鱼有一定造诣和经验的同行们都应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对于很多的新手或是正在摸索养鱼的朋友来说,确实是个说不清的问题,我开始养鱼的前2年对肥水和水色也是一窍不通,第3年的时候才试着肥水,在摸索中进行,学着看水色和调水,第4年的时候才找到其中的奥妙——肥水的真正机制原理,知道了这个以后肥水调水就变得很简单了,这一过程,我花了4年的时间,有的人或许要花更长的时间,有些人或许一辈子也不能成功,这个因人而异。 说了这么多的啰嗦话,其目的是要告诉大家2点,第一点,实践和摸索很重要,特别是养殖业这种没有固定模式的产业,第二点,总结和创新很重要,这一点决定你在这行业中未来将要达到的高度。都说养殖业是个只能糊口的行业,其实不然,行行出状元。 好,下面步入正题,什么是肥水?真正的肥水不用水色的浓淡判断,而在于水体中鱼类可利用的物质来评定,水中能利用的物质有哪些呢(主要针对于花鲢) 1.浮游动物 2.可消化浮游藻类(我们称之为有益藻类) 3.细菌絮状物、腐屑 对于这3点,我先说说我在较为漫长的实践之路中所经历过的亲身体会,从我的过程中如果稍有领悟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朋友就一定能找到你所想要的方法和答案,这样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节省人生最为宝贵的时间,因为我把我的经验告诉了你。 13年的时候,我试着自己培育水花,因为第一次发花,无任何的经验,所以按比较稀的密度放养,2亩面积1.5米深的池塘投放20万花鲢水花,因为我这个人怕脏而且我这本地资源有限,就没有使用有机肥(粪便),清水下塘,下塘后撒豆浆,下塘后3天,用化肥肥水,前期水色嫩绿色,中后期水色一直就是以绿藻类为主的绿水,整个养殖期没出现过枝角类等大型浮游动物,结果在22天锻网的时候,粗步估数在3万尾,长度在2公分左右,成活率和整个的丰满度以及长度都很不理想。前期12天总共用了80斤干黄豆磨豆浆,后期10天投粉料(菜枯油糠豆粕次粉加预混料)60斤。这充分证明了要养好花鲢鱼而且要成本最低化养花鲢,必须有机肥。 同样也是13年,我120亩水面的水库主养花鲢,用化肥肥水,绝对按书上的理论施肥,碳铵和过磷酸钙,结果整个的养殖期间没有出现传说中的理想水色茶褐色,浮游动物比较多的时期仅仅只在5月上旬的10来天,从6月份开始水库就一直是绿色水,8月份的高温季节蓝藻爆发,大型浮游动物几乎为零。整个后期花鲢于几乎没怎么长,但尽管如此,这年还是盈利了,比起刚开始2年亏了10几万来说还是有大进步,但是,花白鲢的亩产量还是很低的,亩产仅100斤不到,如果不是我资源优势(120亩年租金1200元)基本上这个产量是赚不了多少钱。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这水库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正因如此,11月份水库捕鱼后,我思考了整整一个冬季。 思考的方向基本上是,如何在不投粪肥的前提下增加水体浮游动物的产量,如何优化化肥配方适应优质藻类(隐藻、硅藻)的生理要求而定向培育出优良藻类。 在查阅了大量研究资料已及历来各水产大学的研究论文,通过举一反三和充分发挥想象力基本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案。 这个方案大致是这样的,找到一种完全替代粪便有机肥的方法,首先否定生物有机肥,其原因是成本太高,而且鱼龙混杂,市场比较混乱,我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最低成本,最好操作,最低风险。从一开始便完全否定粪便,其原因之一便是我这里本地粪便资源少,之二便是,动强我的水库是深水性水库,水面范围大,如使用粪便劳度大,利用率低,大多沉积底层,污染底质。 那么如何去寻找一种替代物呢,首先分析为什么水体使用大量粪便类有机肥以后,水质比较适合花鲢呢,我想很少有养殖户从根本上去分析这个问题,都只是大致的说了使用有机肥能提高水体有机质含量,而花鲢更适宜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生长,有机质丰富的水体更有益于大型可消化藻类的生长等等,而说得比较详细一点的一本书上是这么描述的,粪便有机肥投人水体中,首先是大量的细菌繁殖起来(对鱼有益的有害的都有),然后浮游动物开始大量繁殖,细菌不断的分解有机物为小分子无机盐以后,浮游植物开始生长,只要氮磷比例合适(运气因素比较多)优良的藻类开始生长旺盛。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分析到这么几个原理 1.粪便能促进细菌的旺盛生长,而水体细菌又能促进浮游动物的大量生长繁殖,换句话说细菌是浮游动物的优质饵料之一,在无浮游植物或是少浮游植物的时候只要细菌充足,浮游动物依然能大量生长。 2.粪便能促进优良藻类的大量繁殖 有了以上2点以后,那水质绝对是好水质,花鲢想不生长都不行了,但是,对于第2点,是有很大偶然因素的,也就是说不一定大量粪便就一定能培育出优良藻类来,但有一点是可以绝对肯定的,没有粪便有机肥,传统的纯化肥(过钙和碳铵)绝对不可能培育出优良藻类。 为什么呢?很简单,优良藻类(比如典型的硅藻隐藻)对水体营养元素需求浓度不大,但需求种类更要全面,要求碳、氮、磷、钾、钙、镁、铁、锌、猛、硫等常量及宏量元素、还需要微量元素,维生素,生物素,特别是B族类,而蓝藻绿藻等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相对来说对营养的需求就没这么高,只要水温和光照适宜,只需要简单的氮磷就可以大量旺盛繁殖,特别是蓝藻。而传统的化肥养鱼(过钙和碳铵)在水体养殖前期由于藻类的生长速度以及鱼类的摄食强度,水体的营养元素相对平衡,而且前期的水温不利于蓝绿藻类生长(高温强光适合蓝绿藻),所以养殖前期水体的优良藻类基本能正常生长,可消化有益藻类大部分都是大型能运动的鞭毛藻类,从而也就是说只要营养元素不抑制有益藻类,有益藻类绝对是能抑制蓝绿藻等小型藻类的,所以在养殖前期一般不会出现蓝绿藻,而到了中期,特别是6月份以后,水温更适合藻类和鱼类生长,鱼类大量摄食可消化藻类,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开始大量被吸收,于是我们开始大量施肥(过钙和碳铵),氮磷始终在合适的范围,而其他元素开始锐减,有益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加之鱼类对可消化藻类的大量摄入,有益藻类开始锐减,益藻的锐减以后对蓝绿藻的抑制作用就越来越小,加之此时水体中人为高度氮肥磷肥的投入,蓝绿藻就大量爆发了。 我想现在大家应该很清晰的了解到。为什么有机肥更能培育出好藻来,因为有机肥粪便有含有更全面的营养成分。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细菌。细菌在大量繁殖以后一方面被浮游动物摄食。另一方面在繁殖的时候产生大量代销产物,还包括菌体自溶死亡等等一系列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微量元素活性成分以及维生素。比如光合细菌就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蛋白氮,核酸等。这些成分给有益藻类提供了全面的粮食。 先来看看DIY的过程及成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