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肉种鸡高峰后的管理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1:0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肉种鸡通常在产蛋高峰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产蛋率和受精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了维持产蛋高峰后的生产性能, 种母鸡的增重必须与目标要求一致。如果体重控制不好,造成脂肪过度沉积,产蛋高峰后种母鸡的产蛋率、蛋壳质量及受精率的维持都会受到显著影响,而且40 周龄以后蛋重会超重;但是如果管理得当,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的速度就会比较缓慢;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种母鸡的管理
1.1 体重管理到达产蛋高峰后,鸡群的体重应该继续增长,但是维持在比较低的周增重水平;要求每周对鸡群进行称重, 产蛋高峰后种母鸡的增重必须与目标要求一致(15~20g/周)。如果增重不合适, 种母鸡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摄入导致总产蛋率会降低。如果种母鸡增重太快,高峰后的产蛋率维持以及受精率会降低, 并且死淘率也会相应的增加。
1.2 蛋重管理每周都要对蛋重进行测定,了解实际蛋重与标准蛋重的差异, 以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蛋重或体重增加不足或过多,说明营养摄入不正确,若不做调整,势必导致较差的产蛋性能。
1.3 料量管理高峰料量及产蛋高峰到达后,为了使鸡群保持推荐的目标体重以及减少脂肪的沉积,应根据产蛋率的下降情况减少饲喂量。当日产蛋率连续5~7d 不再增加时,应该开始实行高峰后的减料;减料要根据体重、蛋重和产蛋率的变化来确定是否减料以及减料多少。①当鸡群的生产性能高于标准时, 可能会发生饲喂量及营养供给不足,此时如果与标准增重相比,体重以及蛋重增长可能开始减慢或下降。高峰后减料太快可能会对产蛋率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而且鸡群也容易出现脱毛现象。如果鸡群的生产性能高于手册标准,高峰后应该少量而逐渐地减少饲喂量; ②鸡群的生产性能如果低于标准,则减料应加快。对于这类鸡群如果饲喂量过多,会引起超重,生产性能维持不好及蛋重增加;日平均蛋重、体重、产蛋率以及采食时间应该密切监测以确定减料是否正确。因此要求分别测定、记录与监测日平均蛋重与体重,任何蛋重与体重出现衰退时能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1.4 种蛋管理为达到最佳的孵化率,种蛋必须保存在干净、卫生以及正确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下;为达到这一目标,种蛋的收集、消毒、冷却、储存都
应有一个严格的程序, 并且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能严格执行以确保胚胎发育不受影响。
1.4.1 种蛋收集每次捡蛋前要使用消毒液洗手;每天至少捡蛋6 次,捡蛋动作要轻,避免应激;干净的种蛋和脏蛋、畸形蛋、双黄蛋等要分开收集,避免交叉污染;收集完的种蛋底下要垫蛋盘,避免直接放到地面影响种蛋的温度。
1.4.2 种蛋挑选和存放每次收集完种蛋后立刻挑选;将双黄蛋、软蛋、畸形蛋、脏蛋、碎蛋放到指定的位置处; 将挑选好的种蛋处理完后立刻送到储蛋库进行储存。
1.4.3 种蛋消毒种蛋产出后应在2h 内捡出并熏蒸入库;熏蒸室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65%~80%; 熏蒸剂量为3 倍量(42ml 福尔马林与21g高锰酸钾/m3),熏蒸时间为25min,熏蒸期间开启循环风扇有助于福尔马林气体在种蛋之间循环,熏蒸后进行通风;熏蒸残渣每次都应清理,熏蒸箱周围要干净无杂物。
1.4.4 正确储存种蛋种蛋应大头朝上, 蛋盘叠放不超过10 盘;种蛋可用蛋筐存放,无蛋筐时,下面需垫一个空蛋盘,蛋筐离墙壁至少5~10cm。储蛋间应保持在19~21℃,相对湿度75%~80%。种蛋最好在产出7d 内入孵, 储存时间超过7d 会因胚胎细胞的死亡、种蛋内在品质,特别是蛋清质量下降而使孵化率下降,因此当储存种蛋时间较长时,降低种蛋储存温度有助于保持卵黄和蛋清较好的条件。
1.5 停产鸡管理鸡群过了40 周以后, 大群中会相继出现不等数量的停产鸡, 这就需要人工将停产鸡调到鸡舍后端集中饲养,降低饲喂量,一般降到130g 左右,通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观察,将不能产蛋的进行淘汰处理。
2 种公鸡的管理
2.1 体重控制每周进行称重,公鸡抽样称重的抽样数量十分重要。抽样数量太小(少于大群的10%),可能会误导种鸡场管理人员。每周应保持种公鸡20~30g 均衡的周增重,不能失重,否则会影响受精率。产蛋期体重下降会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如5 周内体重下降超过100g,精子质量和数量都会下降;5 周内体重下降超过500g,精子生产将停止并将得不到恢复。产蛋期体重不能变轻,微小下降都会令精子质量下降。
2.2 料量管理整个生产周期内,种公鸡的饲喂量应该持续保持增加,不允许减料。30 周龄以后,种公鸡大约每两周就应该增加少量的饲料, 以达
到要求的平均周增重。
2.3 体况的评估在每周称重时仍应触摸监测种公鸡的体况,包括丰满度、肛门颜色及周围羽毛等,种公鸡胸肌的发育必须坚硬而不能松软。
2.4 不合格公鸡的淘汰及时淘汰不合格的公鸡,适时进行公鸡“替换”,为了获得最佳的受精率,在45 周左右可对种公鸡进行“更新”或“内部替换”,通常互换的数量为25%~30%。
3 饮水卫生的管理
水应该干净、无有机物或其它可疑物质。水质应进行检测,确保纯净及无病原微生物。饮水中特别不能有假单孢菌类与埃希氏大肠杆菌, 任何水样的大肠杆菌数不能超过3 个/ml; 正常情况下,在非免疫时对饮水进行加氯, 通过监测余氯的浓度来评价水质的情况, 一般要求水线末端的浓度0.3~0.5ppm 即可;水塔和蓄水池要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彻底清理, 另外, 每周进行一次水线的冲洗,冲洗完毕后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干净卫生。
4 通风管理
利用通风达到适当的鸡舍内部环境, 使鸡群处于最佳舒适状态,达到最佳的生产性能。通风系统能给鸡舍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排出多余的湿气、有害气体以及空气中的副产物。在任何环境条件下, 良好的通风系统也能实现控制鸡舍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为鸡群提供一个均匀的、无贼风的舒适环境。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季节的不同,合理的使用横向通风模式(冬季)、混合通风模式(春、秋季)和纵向通风模式(夏季)。
5 光照管理
遵循正确的光照原则, 产蛋后期光照时间和强度都不能随意减少。
6 生物安全的管理
6.1 对种鸡进行精确有效的免疫加强免疫前后的管理,定期进行抗体监测,了解鸡群的抗体水平及变化趋势,从而及时做好免疫补种工作。
6.2 鸡场严格的管理及人员培训包括设立工作人员专用通道;鸡场谢绝参观;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传染病病原可通过多种途径入侵养禽场, 其中人员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鸡场严格执行隔离、消毒熏蒸、洗澡的规定。鞋、衣物及装运雏禽的器具及车辆都可因消毒不科学而传播疾病病原, 因此严格的人员管理和上岗培训是重中之重。
6.3 饲养管理主要包括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合理的饲养密度;应激的控制;鸡群的日常观察及病情分析。6.4 消毒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鸡舍的空舍消毒;物品的消毒;消毒池的消毒;带鸡消毒;场区消毒;工作人员的防护性消毒。
6.5 废弃物的管理措施粪尿、污水、动物尸体和其他废弃物是疾病传播中最主要的控制对象,是病原微生物的主要集存地, 因此这些污染物的处理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的根本和核心; 粪尿和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大多采用生物发酵处理(可以使用广西助农公司的高热腐熟菌来处理)。


买真兽药,上助农网,国内最全的养殖用品一站式采购中心,先使用确定有效再确认付款,三皇冠淘宝店http://gxzn99.taobao.com/;国内首家养殖用品天猫店http://zncwyp.tmall.com/让您购物无忧;养殖行业全方位手机网站http://wap.zn99.com/每天最新资讯与您分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 桂ICP备05007308号  

GMT+8, 2024-6-1 20:07 , Processed in 0.3868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