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疾病的预防改善生态环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1:0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是提高水产动物增加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高密度、高单产、高效益的今天尤其是如此。由于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 ,它们的活动 ,人们不易察觉 ,一旦生病 ,及时和正确的诊断较困难 ,治疗也较麻烦 ,基本上都是进行群体治疗。内服药一般只能由水产动物主动吃入 ,所以当病情较严重 ,机体已失去食欲时 ,即使有特效的药物 ,也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尚能吃食的病体 ,由于抢食能力差 ,往往也由于没有吃到足够的药量而影响疗效。体外用药 ,一般采用全池遍洒或药浴的方法 ,这仅适用于小水体 ,而对大面积的湖泊、河流及水库就难以应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只有贯彻“全面预防 ,积极治疗”的方针 ,采取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方法 ,才能达到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上 ,既要注意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 ,又要十分重视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机体抗病力 ,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只有采取全面的综合防病措施 ,才能收到预期的防病效果。
  疾病的预防改善生态环境
  水产动物离不开水 ,水环境的好坏决定着水产动物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
  1.设计和建设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在建场前首先要对场址的地质、水文、水质、气象、生物及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
调查 ,在各方面都符合养殖要求时才能建场。其中尤其是水源一定要充足 ,水的理化性状要适合养殖对象的生长 ,不被污染 ,不带病原体 (尤其是目前尚无法治疗的 );在设计进排水系统时 ,应使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管 ,如能配备蓄水池就更理想 ,水经蓄水池沉淀、自行净化 ,或进行过滤、消毒后再引入池塘 ,就能防止病原体从水源中带入 ,尤其在育苗时更为需要。
  2.采用理化方法改善发病池塘生态环境
(1)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 ,或排干池水后池底进行翻晒、冰冻。淤泥不仅是病菌的滋生和贮存场所 ,而且淤泥在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氧 ,在夏季容易引起泛池 ;在缺氧情况下 ,产生大量还原物质 (如有机酸、氨、硫化氢、亚硝酸盐等 ),使 pH下降 ,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对水产动物都有很大的毒性。
(2)定期遍洒生石灰或碳酸氢钠 ,调节水的 pH。前者还有提高淤泥肥效、改善水质的作用。
(3)定期加注清水及换水 ,保持水质肥、活、爽、嫩及高溶氧。
(4)在主要生长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增氧机 ,充分利用氧盈 ,降低氧债 ,改变溶氧分布的不均匀性 ,改善池水溶氧状况。
(5)在主要生长季节晴天的中午 ,用水质改良机吸出一部分塘泥,以减少水中耗氧因子 ;或将塘泥喷到空气中后再洒落在水的表层,每次翻动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一半 ,以改善池塘溶氧 ,提高池塘生产力 ,形成新的食物团 ,供滤食性水产动物利用 ,增加池水透明度。
  (6)定期泼洒水质改良剂或底质改良剂 ,改善水质和底质。
  3.采用生物方法改善生态环境如光合细菌等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稻田培育草鱼鱼种 ,以及水产动物、植物多种类合理混养 ,充分利用人工饲料、天然饲料及溶解盐类 ,防止水质老化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 桂ICP备05007308号  

GMT+8, 2024-6-8 10:32 , Processed in 0.4648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