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断奶仔猪的下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22:1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本文和大家分享断奶仔猪的下痢的疾病及防治良策。 一、肠炎型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也可引起断奶猪下痢。本病发生于断奶4~5日内。断奶后与带菌猪混养是传染的主要来源。断奶后母源抗体保护断绝及饲料的变化为其诱发因素。
本病与乳猪大肠杆菌病症状类似,一般死亡率不高,多3~5日恢复。少数下痢顽固猪,可脱水死亡或成为僵猪。
加强卫生与消毒同治疗同时进行。病猪可停食1~2天,给予适当抗生素。并提供充足温水,家电电解质(补盐)效果更好。
二、肠炎型沙门氏菌病
本病又名仔猪副伤寒,常发生于2~4月龄仔猪。猪场常发生的沙门氏杆菌症分为两种。
败血型沙门氏杆菌病,患畜严重发病。另一种则是肠炎型沙门氏杆菌病,以下痢为主。
沙门氏菌病来源于带菌猪,带菌猪排菌感染其它猪只,猪场内的老鼠可传播本病。
污染的鱼粉及其它动物性饲料也是传染媒介。
沙门氏杆菌病之发病率与饲养密度有关,密度越大,越容易传染。
以下痢为主的沙门氏杆菌病暴发均为鼠伤寒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偶尔会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所致。初期症状为水样黄痢,下痢持续3~7天后,自动停止,数日后复发,断续的下痢持续数周。下痢便偶尔含血迹及粘液。病猪同时发烧,食欲减退,经数天后病猪可严重脱水死亡。但死亡率低。病程2~3周。多数病猪痊愈后成为带菌猪,能排菌1月之久。一些猪只从此发育不良,日渐消瘦。
诊断沙门氏杆菌病可以从剖检特点着手。尸体消瘦,粪便污。下腹及腿内侧皮肤上可见豆状湿疹。内部特征病变在大肠。大肠在肠壁淋巴组织坏死的基础上形成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中心下陷污灰或黄绿色。(与猪瘟钮扣状溃疡)
抗菌素治疗已发病猪只,效果不佳。治疗前进行药敏试验较好,治疗应与改善饲养管理同时进行。
在仔猪下痢之前,使用药物添加剂可有效预防此病。常发本病的猪场可考虑给幼龄猪接种猪副伤寒菌苗。
三、败血型沙门氏杆菌病
本病多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引起,病菌侵入后迅速发展为败血症,从而引起急性死亡。病猪突然体温升高到41~42℃,精神不振、不食,耳及胸腹皮肤发绀,后期间有下痢,病程2~4日,死亡率很高。剖检尸体可见全身黏膜、浆膜出血。脾肿大,色暗带蓝色,肝实质可见糠麸状极为细小的黄灰色坏死小点。肠黏膜(结肠)红肿发炎。败血型沙门氏杆菌病防治与肠炎型的类似。

四、猪痢疾
猪痢疾又叫猪血痢。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Treponema hyody-Senterian)。本病常见于7~12周龄猪群,但是它也能够发生在仔猪及成猪。康复猪带菌长达数月,随粪便排菌,致使本病较难消除,缓慢持续流行。疾病暴发初期,可能有突然死亡的病猪(据本人二十多年养猪经验,突死猪一般发生在从未发生过此病的猪场,养过两年以后的猪场一般不会发生此病的突亡现象)。一般表现为精神、食欲差,下痢拉稀或水样带血粪便,体温稍高。以后粪便中粘液及坏死组织增加,有恶臭。病程1~3周。慢性者进行性消瘦, 发育不良,病程更长,死亡率20%左右。
本病的诊断可根据临床发病情况及剖检。病变主要陷于大肠,肠壁充血、出血及水肿。滤泡增大为白色颗粒。肠内容物稀薄,并带血液及组织碎片。黏膜可见纤维素性沉着及坏死,其它器官无明显变化。
治疗可用痢菌净,氯霉素或痢特灵等持续用药,明矾0.5~1%饮水效果很好,在发病场将药物添加于死了中预防效果更好。严格隔离检疫引进猪,猪场用过氧乙酸等消毒及加强清洁卫生是防止本病重要措施。
五、猪鞭虫病
猪鞭虫亦称毛首线虫,常寄生于2~6月龄幼猪的大肠黏膜,大量寄生时,常引起患猪带血下痢。本病有时与猪痢疾并发,使病情加重。剖检时看见大肠黏膜出血及大量虫体,丙硫咪唑对本病有良好的疗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 桂ICP备05007308号  

GMT+8, 2024-6-1 10:51 , Processed in 0.62101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