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又称猪霍乱、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作为危害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被定为国际检疫对象。在我国,由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制和应用,猪瘟一度受到控制,但近年来,我国猪瘟又有逐渐回升势头,并多发的是有别于经典猪瘟的非典型猪瘟,使猪瘟的防治更复杂,再度成为威胁养猪业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非典型猪瘟诊断 1、近年猪瘟流行特点: 当前猪瘟的发生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注射过疫苗的猪群仍时有发病;典型的猪瘟症状已不常见,常为亚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的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的先天性感染,病理变化也不明显,使诊断较为困难。 2、症状: 易感猪群被本病传染后,起初有一到数头首先发病、死亡,以后发病头数不断增加。病猪表现为持续高热、后肢无力、运动失调、呕吐、先便秘后下痢等症状。非典型猪瘟在母猪上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常见产死胎、木乃伊胎、死产和产弱仔,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 3、病理变化: 眼观病变以出血最为显著,全身多种脏器、粘膜和淋巴结等有程度不一的出血变化,一般为斑点状。肾、膀胱粘膜有针尖大出血点,淋巴结出血、充血、水肿、切面呈大理石样。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近年猪瘟病例的病理变化不明显,但多见肾苍白,有针头大小出血点。 4、实验室诊断: 由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诊断比较困难,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除了通过血液学、细菌学和组织学作一些非特异性的检查外,猪瘟的实验室诊断是以病毒抗原的检测、病毒分离及抗体检查为基础的。主要有:(1)荧光抗体法:采病猪扁桃体、淋巴结等作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处理后,以荧光显微镜检查,此法可检查病毒抗原。(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此法简便易行,可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为实验室常用诊断方法。(3)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鸡新城疫病毒的加入可增强猪瘟病毒毒力使培养细胞出现病变,根据这个特性,可以此作为检验猪瘟病毒的一种方法。(4)动物接种试验:常用兔体交互免疫试验,以收集的病料制成抗原,用来免疫健康家兔,5天后注射猪瘟兔化疫苗,并同时作空白对照试验,观察有无出现热反应,如病料含猪瘟病毒则不出现热反应。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外,还有间接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等以及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的一些诊断方法。 二、非典型猪瘟防治 猪瘟对养猪业的危害严重,现今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为主 ”是控制猪瘟的主导思想。猪瘟的预防必须是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防疫卫生制度:要严格执行卫生预防措施,定期消毒,严防病原传入;购买质量可行的疫苗,注意运输过程和使用前的疫苗保存,高温和温差变化大易使疫苗失效;已过期或已失真空的疫苗不要使用;防疫注射要做到头头免疫,在疫情流行的猪场最好能做到一猪一针,否则至少得一栏一针。 猪瘟的免疫程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最好是根据各地实践经验并结合免疫监测来制订合适的免疫程序。从免疫时间来看:目前猪场多用的是30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此外还有7日龄首免,20日龄二免,65日龄三免;20日龄首免,65日龄二免等方案。在农村分散饲养且为疫区的地方,仔猪50— 60日龄断奶的,可50—60日龄免疫。对于种公母猪,应一年免疫两次。 在免疫剂量方面,多数学者认为应加大免疫剂量,建议种猪用4—5头份,仔猪2—3头份。 一旦发生猪瘟,为减少损失可用倍量的活苗进行紧急接种,对于仔猪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实行乳前免疫,在仔猪出世后先免疫,两小时后才喂初乳,可防止母源抗体干扰,此方法有一定效果,缺点就是实践中显得难以操作。 另外,猪瘟的发生常会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它种疾病,在临床上应全面考虑,特别是细菌性疾病,常增加死亡,因此要加以控制,减少损失,可用抗生素予以防治和治疗,有条件的可作药敏试验筛选有效的抗生素,不行的话,应轮换用药,常用的有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广谱抗菌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