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 据彭博社报道,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夕阳西下,Asep Saefullah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田旁的鱼塘边上,抽着烟,钓着鱼,闲聊着。周围很安静,而他就住在附近的村子里。
不久之后,这里会变得很热闹,因为附近一处工业园已经开工。根据规划,这个工业园里有发电厂,还污水处理厂,将创造19万个工作岗位。这是印尼政府要把爪哇岛打造成出口城市的宏伟蓝图中的一部分。爪哇岛要有自己的集装箱港口,还会有一条直通首都雅加达的高速公路。
印尼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深圳”,希望能复制中国的成功。当前,对于很多工厂来说,中国已经变得“太贵了”。在过去长达20年的时间里,那些对中国情有独钟的行业曾向上海、深圳等城市注入大量资金。如今,面对日益上行的劳动力成本,这些行业开始寻找“更便宜”的地方,以及“更廉价”的劳动力。
ING Groep NV亚洲研究负责人Tim Condon指出,“对于东南亚经济体来说,中国的蓬勃增长实际上是件坏事。如今,中国经济减速增长,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东南亚制造部门成了大赢家。”
“选美比赛”
为了招商引资,东南亚低收入国家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如同观看一场“选美比赛”:越南拥有高技术产业园;菲律宾拥有年轻的人口和英语技能;而印尼的“王牌”是该国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同时拥有该地区最低的工资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爪哇岛中部的工人每小时只能赚到50美分,月薪不足100美元。在雅加达周围的工业园区,工人的工资接近翻番。据悉,越南的最低月工资为146美元,而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分别为200美元和240美元。
为摆脱本国经济对矿物和棕榈油出口的依赖,以总统佐科·维多多为首的印尼政府一直在努力提振制造业。
“深圳模式”
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2001年,大宗商品和制造业产品在印尼出口收入中所占份额分别为52%和20%。十年后,大宗商品在印尼出口收入中占据68%的大份额,而制造业产品所占份额下滑至14%。
在官僚作风、贪污腐败和基础设施匮乏的三重压力下,印尼工厂一直萎靡不振。实际上,很多东南亚国家都面临这样的难题。对于他们来说,“深圳模式”——打造一个特区,这个特区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港口、发电厂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而且还要能为投资者提供流畅的许可便利——非常有吸引力。
一些东南亚国家已经开始效仿这种模式,比如说老挝和东帝汶都创建了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
到目前为止,印尼至少拥有8个经济特区,不过大多数在爪哇岛之外。爪哇岛的人口密度非常高,约占印尼人口总数的一半。在过去的四年里,中部爪哇岛纺织品、鞋子、家具和其他商品的出口增长46%。
印尼的优势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最低工资平均增长14%,其中深圳工人平均月收入增至292美元。如此昂贵的劳动力成本,让一些制造商开始寻找其他的生产地。但是,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制造业过去20年的繁荣是“不可能”被某一个国家复制的。
新加坡Sembcorp公司首席执行官Kelvin Teo指出,“20年前,很多跨国公司想要选择最便宜的地方,把材料再运回生产地。现在,情况不同了,因为物流成本非常高。他们想要把生产基地设在离国内市场近的地方。”
这无疑赋予了印尼击败其他东南亚对手的巨大优势。印尼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单一货币市场之一,排名仅居于中国、印度、美国和欧元区之后。
然而,印尼有一系列的不足,比如说拥有东南亚最糟糕的基础设施以及官僚作风。在世界银行《2015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尼排在第114位,远不及马来西亚和越南。
三年前,因为招聘不到足够多的工人,韩国商人Lee Keum Dae把自己的珠宝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中部爪哇岛。他说,“有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运输、材料、不同的监管规定、以及不同的法律。很多人都想到这里做生意,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