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竹草苗【别名】:王草,皇竹、巨象草、甘蔗草
【学名】: Pennisetum sinese Roxb
【分类地位】: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
【生物学特性】:皇竹草是由象草和非洲狼尾草杂交育成的品种,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的植物。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和我国南方栽培。
皇竹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在温度适宜地区为多年生植物。株高可达4-5米,节间长9.15厘米;有15-30个有效分蘖,每节着生1个腋芽,并由叶片包裹,叶片互生,长60—132厘米,叶片宽3-6厘米,8个月共生长35片叶。密集圆锥花序,长20—30厘米,但在温带地区栽培多不抽穗,因此,只能利用腋芽进行无性繁殖。
皇竹草系热带生长的植物。据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报道,12—15℃条件下开始生长,25-35℃为适宜生长温度,低于10℃时生长受到抑制:低于5℃时停止生长:低于0℃需采取保护措施。1999年12月23—24日,福建农业大学菌草所菌草圃的最低温度为—2℃皇竹草顶叶片被冻枯。
皇竹草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二酸和天门冬氨酸等四碳双羧酸产物,即光合作用生化途径为C—4途径,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据测定,皇竹草光合速率为50。70毫克二氧化碳/平方分米·小时(Cooper,1970)。在我国南方种植产量可达300吨/公顷以上。
皇竹草光合与蒸腾之比较低,因此,皇竹草的生长除需高温外,还需湿润的气候,要求年降雨量达1000毫米以上。皇竹草能耐受短期的干旱,但不耐涝。
皇竹草是优质造纸及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的原料 江苏省造纸学会,首次从制浆造纸角度对皇竹草生物学特性、纤维形态及其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化学组分为:灰分3.77%,克拉森木素20.82%,综纤维素78.15%和戊聚糖19.50%。其纤维形态特征为:纤维长度1260μm,长宽比113;表皮区、中间区和内圈区的壁腔比分别为0.36、0.27和0.25。研究结果表明,皇竹草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原料。 根据西北轻工学院研究室化验分析报告 :皇竹草纤维长,纤维含量25.26%,是甘蔗的两倍。其蒸煮时间、漂白度均优于麦草、甘蔗,既可制造高档的纸品,又可生产廉价的纤维板用于建筑装饰工程。
形态特征
植物学特性皇竹草属须根系植物,须根由地下茎节长出,扩展范围广。株高4—5米,茎粗4厘米,节间较短,节数为20—25个,节间较脆嫩,节突较小。分蘖多发生于近地表的地下或地上节,刈割后分蘖发生较整齐、粗壮,春栽单株分蘖可达20—25根。与象草相比,皇竹草的叶片较宽、柔软,叶色较浅,绿叶数多2—3片。
生物学特性(1)生长发育特性 在
海南省皇竹草能正常抽穗,抽穗期在12月,但种籽结实率极低,我国其它地区均不能抽穗。用茎节作无性繁殖,3~10月份均适宜栽植,栽后约7-10天出芽,6-10月份是皇竹草生长旺盛季节,11月份以后气温降低,生长速度减慢。在0℃以上,植株可自然越冬;不低于-5℃,地下根茎也可越冬。
(2)适应性 皇竹草的亲本原产于热带地区,不耐严寒,喜温暖湿润气候。但它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耐寒性明显优于象草。在长期浸渍或干旱的条件下均生长良好。对土质要求不严,酸性、粗沙、粘性、红壤土和轻度盐碱性土壤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粘质壤土最为适宜。
(3)观赏性 皇竹草植株高大,叶 片挺拔,茎节灰白,光洁度好,连片栽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有吸收二氧化碳和防尘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