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蜇人工育苗后期管理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0:2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蜇(Rhopilema esculenta)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近几年,由于海蜇养殖的不断扩大,海蜇苗种的需求量也在加大,人工育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海蜇人工育苗后期管理技术要点,供广大生产单位参考使用。
  一、螅状幼体的后期管理技术
  1、光线:用黑布覆盖全池,使池中保持黑暗或弱光,防止杂藻等在附苗器上大量繁殖生长,也有利于足囊发育。
  2、水温:当室内水温上升至13~15℃时,螅状幼体开始横裂繁殖,随后释放碟状幼体,此时自然水温偏低,故应增加换水量和换水次数,以使室内水温和自然海区水温尽量接近,直接自然水温上升至13~15℃为止。
  3 、饵料: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投喂次数随水温而定。一般0~5℃每15天投喂1次,6~10℃每7天投喂1次,11~15℃每7天投喂2次,投饵量为螅状幼体的10~20倍。螅状幼体饱食后呈橘红色,饥饿时呈苍白色。故投饵次数和投饵量可根据螅状幼体颜色深浅酌情增减。
  4、 换水:螅状幼体个体小活动少,耗氧量低,新陈代谢积累慢,不必频繁换水,一般每7天更换1次即可。
  二、碟状幼体的后期管理
  1、 采取人工控温的方法诱导横裂繁殖的发生和进程,一般每天升温2℃左右,升至22℃为最适宜温度。在此温度下,螅状幼体种群可在15天内首次分裂为碟状幼体,发生率可达90~100%.
  2、螅状幼体分裂为碟状幼体后,应及时解除黑暗条件,使其处于室内自然光线下培育。
  3、碟状幼体一般每天投喂2次,稚蜇投喂3次,幼蜇投喂4次;每次投饵量以卤虫无节幼体计算大体为:碟状幼体1:10~20,稚蜇为1:100~200,幼蜇为1:500~1000.一般以投喂30分钟后,池内略有剩余为佳。
  4、 一般每天换水2次,每次50%,以流水培育效果最佳。
  5、当碟状幼体发育成稚蜇、幼蜇后,幼体会大量聚集在一起,为提高成活率,应每30分钟搅池1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 桂ICP备05007308号  

GMT+8, 2025-7-22 07:44 , Processed in 0.61109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