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糟渣控制好含水量是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含水量的要求有一个范围,一般是40~80%都可以发酵,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物料,最佳含水量有所不同,例如有的物料吸水性非常好,如秸秆,如果粉碎得很细,您就是1斤秸秆粉加5斤水(含水量在88%),才能感觉到有点湿了,如果粉碎得粗一点,则一斤秸秆粉加2斤水(含水量在70%),就感觉到湿了,统糠也是这样,粉碎得越细,需要加水越多;相反,有些糟渣的吸水性不好,如血粉、粉碎得粗的统糠、鸡粪等,1斤物料加0.7斤水就比较湿了。 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最佳含水量呢?一句话,以物料中含有一定的自由水为标准,什么叫自由水,自由水就是不被物料牢牢地吸附,能够自由活动的水,而那种牢牢地吸附在物料分子链中,不能自由活动的水,叫结合水。 则在实践中判断的标准是:用手用力捏一把物料,会有水从手指缝中印出来,但不滴出来为度,这样物料中就存在一定的自由水了,但不算多,如果自由水太多,则有害细菌就比较容易生长,记住,有害细菌喜欢很湿的环境。 不同的物料,在同样达到手捏有水印出来的水平时,含水量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如前面说的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达到有水印出来时(大约为1斤秸粉加4斤水),含水量已达到了80%,全部玉米粉达到有水印出来(大约为一斤玉米粉加0.8斤水),则含水量只有50%,全麦麸达到水印出来(大约1斤麦麸加1.5斤水),则含水量为64%。 有些物料比较黏,如豆渣,用手捏后,物料也呈流体状一起从手指逢中流出,这样就不好采取上述的方法进行判断,怎么办,第一是捏过后,手掌心有湿腻的水印,二是只能采取经验方法,如第一次您可以晒干一些豆渣,看几斤豆渣晒干得一斤豆渣,如果是2.5斤豆渣晒干后得1斤,则含水量为60%多一点,可以发酵,一般含水量在60%的豆渣都能发酵得很好。这类物料,一是保证不能淌水或滴水,二是采取上述方法判断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青绿饲料如农村藤蔓茎叶草等的发酵,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水份,实际上水份蓄含在植物细胞组织中间,在发酵过程中,由于细胞破裂,水份释放出来,则造成物料在发酵过程中含水量过大,所以,青绿饲料的发酵,事先必须先晒几小时或一天,晒软后,再进行压紧压实密封发酵,或即使不晒,也要与吸水性好的物料如统糠、秸秆粉、或加点豆粕(兼有提高蛋白质的作用)来吸附发酵过程中分泌出来的水份。 以下是对发酵糟渣中含水量控制的理论知识,您如果有兴趣可以借鉴一下: 1、发酵糟渣饲料的最佳含水量,以及用手捏的简单检测判断方法 讲这个原理之前,先告诉您用活力99生酵剂发酵各种糟渣类的固态发酵的最佳含水量,就是含水量在50—70%间是最好的固态发酵水份; 最简单的测量方法是手感,即用手捏会成团,手指间会有水印出来,或一滴一滴地滴出来,这都是比较好的水分,当然这种方法检测的是纤维含量比较高的物料比较准确,如木薯渣、啤酒糟、酒糟、统糠粉、棉菜粕、普通饲料等; 1.1、手捏检测法,可能对以下物料不太适用; ① 秸秆类:但对粗纤维含量特别高的如秸秆并不适用,例如玉米秸秆粉碎得越细,吸水量越高,如果用手捏成团并有水滴出的话,则含水量已经在80%以上了,一斤秸秆粉需要加4斤水才能达到有水滴出的水平。 ② 粘性物料类:而对鸡粪、豆渣、木薯渣、淀粉渣类等粘性原料也不适用,因为水与物料结合成粘性,不会有水滴出,只会有泥流出, ③ 牧草或青饲料:另外,对于青绿饲料青贮发酵来讲,也不适用这个手捏的检测方法,因为青饲料的水分是包含在分子链中的,在茎杆里面了,手是捏不成的,一般如牧草、薯藤等青饲料,鲜割的时候含水量都在80%左右,但是从外表是看不出水分的,只有打碎后水份才会从细胞间隙中游离出来,才能看到水,所以,青饲料青贮发酵前,一般建议先晾晒两小时,使之变软后,含水量一般会在70%左右,这样再去发酵才不容易失败和酸败,青贮饲料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发酵的水份,当然,为了降低青饲料的水份,不一定要晾晒,也可以加入吸水性干物料作为辅料,如加入少量米糠统糠或秸秆粉等来吸附多余的水份,100斤青饲料加入这样的辅料20斤即可起到这样的作用,再去发酵即可。 2、发酵糟渣的最适含水量是如何确定的? 任何生物活动都是离不开水的参与的,微生物的发酵和培养也是一样,水是生命活动的基本,所有的物质交换如营养吸收、废物排泄、能量传递、甚至信息传递等,都需要水的参与才能进行下去。 微生物的发酵和培养过程中的特点是:微生物细胞可以直接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生命的个体是单一而简单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生命活动与周围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而周围的环境因素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渗透压。 2.1 渗透压环境的概念: 什么是渗透压,它和水有什么关系呢?假设有一种膜,这种膜只能让极小的分子如水分子通过,其他物质分子如无机盐离子,糖分子等则是有选择性地通过(如细菌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则这种膜也叫半透膜,微生物细胞的细胞膜就是这样一种膜,这种半透膜是微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前沿阵地和关键物质。再假设膜的一侧是纯水,另外一侧则是盐水,则根据自由扩散原理,水分子具有从纯水一侧向盐水一侧扩散的倾势,也就是说纯水一侧的水势高,盐水一侧的水势低,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就称为渗透作用(osmosis)。它对半透膜产生的压力也就是渗透压。渗透压的定义规定为: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那就是说溶液的浓度越大,则渗透压越大,浓度指的是溶质(如本例说的盐)的多寡,对水而言,水是溶剂,具有从低渗透压流到高渗透压环境的趋势。对于我们用活力99生酵剂和粗饲料降解剂来说,请记住,越干的物料,则物料的渗透压越高,越湿的物料,则物料的渗透压越小。 若将细菌置于低渗液或纯水中(即细菌外界的水渗透压远低于细菌体内的渗透压),菌体因吸收水分膨胀甚至破裂(这种情况较少出现,因为微生物细胞一般都是耐低渗透压的);如果将菌体置于高渗液中(与上述相反的环境),则菌体内的水分就会渗出,结果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死亡或被抑制(这种情况较常见,微生物一般不耐高渗透压环境)。 不同的细菌对渗透压的抵抗力不同。但不论哪种细菌,对渗透压的抵抗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则使菌体生长受到抑制,只有在等渗溶液中,微生物才是最佳的生长、繁殖环境,一般细菌不耐高渗透压环境,而浓盐水或高浓度水溶液是高渗透压环境,所以细菌在浓盐液或浓糖液中不能生长、繁殖,所以浓糖或盐可以保存食品。 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如糖是一种培养细菌最好的能量源,细菌在稀糖水中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所以,稀糖水很容易变酸败和变质变馊,这是因为稀糖水的渗透压正好与有害细菌细胞内的渗透压环境相似或相等,也就是在一个等渗环境中,细菌当然会很好地生长繁殖。但如果加大糖的浓度,在浓的糖水中,细菌反而长不起来了,这是因为高糖浓度的糖水的渗透压太高,大大高于细菌细胞内的渗透压,会造成细菌的脱水或质壁分离,即使不造成质壁分离,至少也会强烈抑制细菌的活性,所以,细菌不能在高糖浓度的糖水中生存,这也就是糖水罐头可以保存水果蔬菜的原理。 2.2 活力99生酵剂和粗饲料降解剂发酵糟渣,最适的渗透压环境中多少呢? 对我们用活力99生酵剂和粗饲料降解剂来处理物料来说,就是越干的物料越不容易长起来,因为它的渗透压较高,越湿的物料,则渗透压越小,越好培养和发酵。但是并不等于越湿越好,因为任何事务都是有个度的。下面将谈到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高的渗透压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最大,甚至可能造成微生物死亡等现象,微生物对高渗透压环境的耐受度,因不同的微生物种群而不同,一般来说:霉菌最耐高渗透压环境,所以在家里,能在墙上看到发霉的现象,即使是在很干的地方也有,酵母菌次之,细菌最不耐高渗透压,由于食品腐败的原因基本上由是细菌造成的,所以,为了对付细菌,食品常常放较多的盐,造成一个高渗透压环境,食品就不容易腐败了,或象上面说的,加很多糖做成糖水罐头。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使用活力99生酵剂和粗饲料降解剂,很有帮助。为了创造一个最佳的含水量环境,从上面讲的来看,是不是水份越高越好呢,也不是,这是因为水份越高,虽然各种微生物最活跃,但有害细菌也很活跃,要知道有害细菌是最喜欢水份高的环境的,甚至比有益细菌也喜欢含水量高的环境,所以水份不能太高,否则的话,有害细菌大量繁殖,物料变得氨味刺鼻,营养价值下降,甚至危害动物的健康。 则这里有一个最佳的含水量要求,这就是我们总结出来的含水量50~60%(这里指游离水含量为60%,游离水为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而与物料结合在一起的结合水是不能被微生物利用的),经验是:普通饲料,在加水比为一比一的情况下(即一斤玉米粉加一斤水)水份含量是56%,在加水比为1比1.4的情况下,水份含量就是60%。也可以用上面讲的手感来估测。 但这个加水比准则对秸秆类高纤维物料不适用,秸秆类纤维原料由于纤维吸水率极高,水分被吸附在纤维之间,结合得非常牢固,无法被微生物利用,所以需要较高的加水比,经验证明,对于秸秆类物料,加水比应该在1比2以上,发酵和降解才比较完全和合理,一般建议秸秆类原料的加水比是1比2-5之间,如玉米秸秆粉,如果您粉碎得越细,则吸水率越高,需要的加水比越高(这样游离水含量才高),统糠由于木质化程度较高,表面有蜡质等,吸水率不如玉米秸秆,加水比一比二就够。 总而言之,水份越高,微生物生长越好,但水份过高,则有害细菌长得更快,会造成物料发酵失败并危害饲养动物。这中间有一个最佳含水量,掌握这个度,还真的需要您经历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呢! |
欢迎光临 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http://wap.zn99.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