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标题:
蛇类的季节差异性的活动规律
[打印本页]
作者:
机智的小陆
时间:
2015-5-6 16:09
标题:
蛇类的季节差异性的活动规律
因为蛇类与其他爬动物一样,属于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高低而波动,体内仅产生少量的热,并且由于没有完善的保温构造和调节能力,热很容易散失,所以需要从外界环境获得一定的热量和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调节自身的体温。随着一年四季的寒暑变化,各种蛇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在环境温度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蛇的活动呈现一定的特点和规律。蛇类种类很多,我国常见的各种蛇类特别是毒蛇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是不同的,它们的活动规律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来说,蛇的活动要求温度范围是8
~
35
℃
,最适温度是
18
~
25
℃
。这是由于长期以来蛇在一定的地区生活,对此环境的适应而形成的。例如银环蛇在
8
~
35
℃
活动正常,
18
~
25
℃
活跃,
8
~
10
℃
蛰眠,
5
~
8
℃
休僵,
5
℃
以下不能乍存。蛇类喜热也有一定限度,当气温高于
40~C
:、义无水供应时,经过一定时间能引起死亡。所以春末到冬初是蛇类活动的时期,早春和晚秋,因早、晚气温低,中午暖和,因此中午前后最活跃;夏季由于中午过热而减少活动,造成上午和下午两次活动高峰。这是蛇对恶劣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生理反应,也是蛇类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遗传特性。在冬眠之前蛇体肥壮,积蓄了足够的营养,初冬气温下降到
6
~
8
℃
时,蛇就停止活动,陆续钻入了干燥的地洞、树洞、草堆或岩石缝隙中,盘伏冬眠。当气温降到
2
~
3
℃
时,蛇类不吃不动,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依赖活动季节摄取的营养物质,即以脂肪形式贮藏在体内的能量,来维持生活活动的最低需要,待到翌年
4
月春暖以后出蛰活动。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种蛇,由于长期适应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在各地的活动和冬眠时间也有差别。如红点锦蛇在杭州地区每年
11
月底至翌年
3
月中旬天气变暖后才出蛰活动,而在皖江地区出蛰时问略早,入蛰时间则稍迟。出蛰后一段时间并不摄食,上年越冬以前体内储存的脂肪大约有一半消耗在这一时期。每年
7
月、
8
月、
9
月则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此时蛇类活动范围大,行动迅速,如眼镜蛇在温度较高的
5
~
10
月份保持较高的活动水平;而蝮蛇在温度较高的
7
~
8
月份活动明显下降。这是因为眼镜蛇比蝮蛇更喜高温,这可能与型的蛇种有关。在热带地区生活的蛇,有一些并不冬眠,而在气候炎热的夏季气温过高和干旱季节长时间无雨,水源干涸、严重缺水,蛇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不利于生存时,为适应外界环境,度过炎热干旱的夏季,它们会躲在较阴凉的地方或钻人地下深居进人夏眠状态。这也是蛇类的一种对环境适应的遗传特性。
欢迎光临 养殖人家园|助农生态养殖技术网|益生菌运用技术网|养殖VIP资源网 (http://wap.zn9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